雷成燕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护理实施前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舒适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叶贤斌;徐文珠;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析心理护理在产妇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试产失败行剖宫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整体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粟秋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在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处于恢复期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便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便秘7例,压疮3例,尿路感染5例,并发症率为2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应用.
作者:朱凌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人工气道指的是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或者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 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两种,用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1]. 人工气道建立后因为缺少上气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加湿作用,容易引起呼吸道气管黏膜的干燥,分泌物黏稠而致痰栓的形成,阻塞气道.又因为呼吸道纤毛摆动功能受损,黏液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气道黏膜上皮发生炎性反应改变,从而致使肺部感染的发生,分泌物的黏稠又可阻塞小气道而致肺不张的发生. 撤去呼吸机后又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护理干预给以气道湿化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促进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的湿润、改善患者憋闷感的作用,有效的排痰是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 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顾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在结肠水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结肠水疗患者分成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结肠水疗,试验组在常规结肠水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每次进水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每次水疗冲灌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结肠水疗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水疗患者焦虑、提高对水疗的耐受程度,从而延长每次进水时间和水疗冲灌时间,明显提高了肠道清洁程度.
作者:郁秀梅;郭芳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分析,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相较于A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效果更高(P<0.05);护理前2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B组相较于A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活动障碍和肿胀等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方聆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率与血压.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血压、 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宋慧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血清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爱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应用于急诊120病房的有效性.方法 将327例急诊120病房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23例)和预见性护理组(104例),观察2组留观时间、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留观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效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120病房,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留观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王云芳;朱月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均分为常规助产组与无保护助产组,常规助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无保护助产组实施无保护助产护理,观察2组会阴侧切率、Ⅱ度裂伤率、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无保护助产组VAS评分和总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与常规助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助产组会阴侧切率、Ⅱ度裂伤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助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保护助产护理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控制分娩损伤,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月神经内科住院78例患者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漏测率,探讨漏测原因、拟定目标、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与2016年4月—6月实施QCC活动后神经内科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67例住院患者漏测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QCC活动,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的总漏测率由实施前的28.86%降至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降低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血糖漏测率,提高了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燕;郭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诊治高热惊厥患儿84例,随机分常规教育组及阶段性教育组各42例,常规教育组进行高热惊厥常规护理及随机性健康教育,阶段性教育组在常规教育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阶段性健康教育:惊厥急救阶段、惊厥控制阶段、出院阶段.结果 阶段性教育组高热惊厥知识评分(93.25±3.35)分、 护理满意率97.62%,高于常规教育组的(78.25±10.24)分、83.33%(P<0.05);住院时间(4.22±1.09)d,低于常规教育组的(6.01±1.24)d(P<0.05);随访8个月~2年,平均(16.34±4.22)个月,阶段性教育组复发率4.76%,少于常规教育组的19.04%(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应及时进行急救,并且在护理过程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其康复速度.
作者:薛建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眼创伤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眼创伤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2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眼创伤手术患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赛泉;冷从玉;杨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面临着气道感染的危险,为预防患者出现气道感染,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以促进康复.本研究对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检测指标进行综述,并提出气道感染预防的措施,以提高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覃燕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2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特征等加以了解后,合理选择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加以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出院时对比2组疗效、护理满意度及LSIA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护理在促进慢性胃炎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昌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机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 纯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完美的开端,在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方面有重要意义[1],母乳喂养也是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永恒的护理主题. 但在临床工作中,产科护士发现由于配方奶多年来已深入人心,新生儿使用奶瓶奶粉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新生儿混合喂养、过度喂养、乳头错觉、母乳喂养中断甚至是新生儿呛奶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远期将出现儿童肥胖、哮喘、过敏性疾病增加等[2].在我院积极落实爱婴医院长效管理中发现,有加奶指征新生儿的加奶一般使用奶杯和小勺喂养的家属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一次喂养量等,从而不能降低奶瓶喂养率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伶莉;雷小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