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保护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丽娟

关键词:初产妇, 自然分娩, 会阴侧切, 无保护助产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无保护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均分为常规助产组与无保护助产组,常规助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无保护助产组实施无保护助产护理,观察2组会阴侧切率、Ⅱ度裂伤率、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无保护助产组VAS评分和总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与常规助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助产组会阴侧切率、Ⅱ度裂伤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常规助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保护助产护理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控制分娩损伤,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妇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素钠皮试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荧光素钠是一种诊断用药,用于供诊断眼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血管造影和循环时间测定,也用于术中显示胆囊和胆管,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等. 但该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主要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搏、心肌梗死、肺水肿和脑梗死等,因此该药用药前必需做皮试.但本文介绍1例做荧光素静脉造影患者在做皮试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主要告知大家在给患者做皮试时也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皮试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用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红顺;马忠金;焦晓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模式在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创伤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症状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在手术治疗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骨创伤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非常明显,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兰雪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原发性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组)与对照组(仰卧位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CPAP、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及相关护理,研究组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方法,观察记录2组治疗1 h、6 h、12 h、24 h的NCPAP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6 h、12 h、24 h的PaO2及PaO2/FiO2比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NCPAP较仰卧位NCPAP更能有效改善氧合, 提高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经飘;曾倩;梁腊梅;曾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儿科2013年6月—2016年1月诊治高热惊厥患儿84例,随机分常规教育组及阶段性教育组各42例,常规教育组进行高热惊厥常规护理及随机性健康教育,阶段性教育组在常规教育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阶段性健康教育:惊厥急救阶段、惊厥控制阶段、出院阶段.结果 阶段性教育组高热惊厥知识评分(93.25±3.35)分、 护理满意率97.62%,高于常规教育组的(78.25±10.24)分、83.33%(P<0.05);住院时间(4.22±1.09)d,低于常规教育组的(6.01±1.24)d(P<0.05);随访8个月~2年,平均(16.34±4.22)个月,阶段性教育组复发率4.76%,少于常规教育组的19.04%(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应及时进行急救,并且在护理过程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其康复速度.

    作者:薛建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出院时对比2组疗效、护理满意度及LSIA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护理在促进慢性胃炎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昌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咳痰、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闵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生症发生率和出血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子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护理心得

    目的 总结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做好脑脊液漏患者的病情观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 68例患者均无颅内感染发生,康复出院66例,转诊2例.结论 对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积极的观察与护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其治疗和预后.

    作者:陆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创建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意识,制订风险管理策略,充分落实相关日常护理制度,终对护理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结果 干预后护理风险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坠积性肺炎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邵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2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特征等加以了解后,合理选择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加以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出生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智商发育、身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措施对心内科微泵使用中护理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微泵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管理组意外风险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成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使用层流手术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任务繁重的科室, 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手术量大,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等特点,使其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条件的改善,我院于2014年10月2日整体迁入新院;手术室也从老院的普通手术室搬入新院的层流手术室,从以前的3间普通手术室到现在的7间层流手术间.目前,新院的7间手术间及无菌物品存放间、麻醉准备间及内走廊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现就层流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刘咏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心理护理,对2组孕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妇围生期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提高顺产率,减少分娩不良事件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引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呼吸机脱机后拔管困难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指的是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或者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 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两种,用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1]. 人工气道建立后因为缺少上气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加湿作用,容易引起呼吸道气管黏膜的干燥,分泌物黏稠而致痰栓的形成,阻塞气道.又因为呼吸道纤毛摆动功能受损,黏液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气道黏膜上皮发生炎性反应改变,从而致使肺部感染的发生,分泌物的黏稠又可阻塞小气道而致肺不张的发生. 撤去呼吸机后又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护理干预给以气道湿化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促进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的湿润、改善患者憋闷感的作用,有效的排痰是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 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顾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PICC置管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 将133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需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分为PICC组68例和留置针组65例,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并发症方面,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针组,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液对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针.PICC置管不仅能够方便、 快速地完成临床用药;同时还可以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护士劳动强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用于观察病情和健康教育;患者又有更多时间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红;卢青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以及面对、 回避、 屈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姚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防治护理新进展

    从压力性损伤的管理、预防、治疗方面综述了重症监护室压力性损伤临床护理进展,提出早期干预是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发展的关键.对危重患者落实相关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使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作者:卫方方;许雅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