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邵金兰

关键词:老年病房,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护理不良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创建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意识,制订风险管理策略,充分落实相关日常护理制度,终对护理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结果 干预后护理风险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坠积性肺炎以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均有积极的作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传统方法管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采用包括重点协作、精细管理抗菌药物、精心落实防控措施、精细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结果 传统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2.23%,精细化管理发生率1.06%.结论 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各环节的落实与质量,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海英;郑振杰;徐金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率与血压.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及血压、 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应激反应.

    作者:宋慧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柏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出生的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智商发育、身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给予家长参与式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措施对心内科微泵使用中护理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采用微泵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严密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管理组意外风险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微泵使用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成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术前心理指导、知识宣教以及术后活动锻炼、药物预防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乃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范祠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更短,焦虑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患者的焦虑情况,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咳痰、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闵桂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血清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爱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护理心得

    目的 总结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做好脑脊液漏患者的病情观察,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 68例患者均无颅内感染发生,康复出院66例,转诊2例.结论 对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积极的观察与护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其治疗和预后.

    作者:陆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模式探索及研究

    目的 分析对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指标的变化,探讨该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方法 对2006年—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并且优于国家监测网和省监测网的数据.结论 该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有效并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洁;王超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诊120病房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应用于急诊120病房的有效性.方法 将327例急诊120病房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23例)和预见性护理组(104例),观察2组留观时间、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留观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效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120病房,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留观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王云芳;朱月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以及面对、 回避、 屈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姚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介绍一种新生儿多功能安全哺喂勺

    新生儿及婴幼儿期机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 纯母乳喂养为生命提供了完美的开端,在营养学、免疫学和心理学方面有重要意义[1],母乳喂养也是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永恒的护理主题. 但在临床工作中,产科护士发现由于配方奶多年来已深入人心,新生儿使用奶瓶奶粉现象比比皆是,出现了新生儿混合喂养、过度喂养、乳头错觉、母乳喂养中断甚至是新生儿呛奶窒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远期将出现儿童肥胖、哮喘、过敏性疾病增加等[2].在我院积极落实爱婴医院长效管理中发现,有加奶指征新生儿的加奶一般使用奶杯和小勺喂养的家属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温度、一次喂养量等,从而不能降低奶瓶喂养率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伶莉;雷小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生症发生率和出血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子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护理实施前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舒适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叶贤斌;徐文珠;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在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处于恢复期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便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便秘7例,压疮3例,尿路感染5例,并发症率为2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应用.

    作者:朱凌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