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赵引弟

关键词:产前心理护理,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心理护理,对2组孕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妇围生期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提高顺产率,减少分娩不良事件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出院时对比2组疗效、护理满意度及LSIA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LSI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整体护理在促进慢性胃炎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昌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综合干预模式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别.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不确定感评分以及面对、 回避、 屈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作者:姚惠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门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的变化情况,术中紧张与恐惧程度,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收缩压和脉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患者的紧张度与恐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手术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很好地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缓解血压增高、脉搏增快等对生理的影响,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俯卧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原发性频发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组)与对照组(仰卧位组)各40例,2组均给予NCPAP、氨茶碱等综合治疗及相关护理,研究组采用俯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仰卧位方法,观察记录2组治疗1 h、6 h、12 h、24 h的NCPAP通气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 住院时间、 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6 h、12 h、24 h的PaO2及PaO2/FiO2比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氨茶碱用药时间、NCPAP上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NCPAP较仰卧位NCPAP更能有效改善氧合, 提高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经飘;曾倩;梁腊梅;曾秋月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7 d疼痛程度、母亲焦虑状态、母亲对患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LACC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A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小儿术后疼痛及其母亲焦虑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易宏;谢颖;罗丽;凌卫忠;张展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52例文化休克症状相对明显的患者,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观察其文化休克阳性率及类型的发生情况,分析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所选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差异与沟通交流差异上所占比例较高,认为日常生活活动差异、沟通交流差异是造成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主要因素,而风俗习惯差异与态度信仰差异为次要因素.结论 针对住院患者出现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荧光素钠皮试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荧光素钠是一种诊断用药,用于供诊断眼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血管造影和循环时间测定,也用于术中显示胆囊和胆管,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等. 但该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主要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心脏停搏、心肌梗死、肺水肿和脑梗死等,因此该药用药前必需做皮试.但本文介绍1例做荧光素静脉造影患者在做皮试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主要告知大家在给患者做皮试时也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皮试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用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红顺;马忠金;焦晓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包括术前心理指导、知识宣教以及术后活动锻炼、药物预防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乃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范祠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优质护理在眼创伤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眼创伤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眼创伤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2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眼创伤手术患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赛泉;冷从玉;杨凡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卧床护理等术前护理,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防范并发症和基本护理等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后,6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在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2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特征等加以了解后,合理选择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加以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诊120病房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安全措施应用于急诊120病房的有效性.方法 将327例急诊120病房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23例)和预见性护理组(104例),观察2组留观时间、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留观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见性护理组治疗效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120病房,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留观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伟;王云芳;朱月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个体化饮食教育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卡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新增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教育方式,由专科护士的护士实施饮食健康教育;观察组由专科护士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卡,实施饮食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指标达标率和饮食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健康教育卡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郭菊;董竹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某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模式探索及研究

    目的 分析对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指标的变化,探讨该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方法 对2006年—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并且优于国家监测网和省监测网的数据.结论 该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模式有效并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洁;王超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分析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稳定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李经远、李栋荣翻译并修订而成的离职意愿量表和自制的养老护理员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邵阳市18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总分为(13.54±2.63)分,处于较高水平;在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从业年限、职业资格证书、任职方式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从业年限、职业资格证书、任职方式和职业培训是影响养老护理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婷;郑文君;张细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2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心理护理,对2组孕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孕妇围生期给予产前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提高顺产率,减少分娩不良事件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引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应用FMEA模式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风险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留置针堵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留置针置管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失效结果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与相关原因,进行流程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冲管无效、封管无效、夹管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4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针堵管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前瞻性地对留置针维护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助于降低导管堵塞风险,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红;陶美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血清CRP、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细查病情、切口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爱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柏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呼吸机脱机后拔管困难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人工气道指的是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或者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 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两种,用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1]. 人工气道建立后因为缺少上气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加湿作用,容易引起呼吸道气管黏膜的干燥,分泌物黏稠而致痰栓的形成,阻塞气道.又因为呼吸道纤毛摆动功能受损,黏液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气道黏膜上皮发生炎性反应改变,从而致使肺部感染的发生,分泌物的黏稠又可阻塞小气道而致肺不张的发生. 撤去呼吸机后又不能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护理干预给以气道湿化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促进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的湿润、改善患者憋闷感的作用,有效的排痰是预防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 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顾蕾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