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影响研究

周新花

关键词:重型肝炎, 人工肝血浆置换,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比,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紧张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金丽;李小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门诊干预,观察比较2组病情改善、治疗依从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BPRS、SDSS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领域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门诊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姜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6例妊高征产妇,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血压、产后24 h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31%,低于观察组的98.28%(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了生活质量.

    作者:牛海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辅以全程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胆结石术后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可充分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晓;魏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对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无抽搐电休克患者2000例,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抽搐电休克患者干预后的焦虑、依从性、血压、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

    作者:王姝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产前宣教对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产前宣教对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于我院产科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联合实施产前宣教.对比2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5.3±1.2)h,第二产程时间为(0.4±0.1)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0.5)h、(0.9±0.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系统性产前宣教能够改善分娩方式,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在产科实践中加以重视.

    作者:苏萍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臀大肌注射定位L字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L字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十字法和L字法定位操作时间统计.结果 120例两种定位法时间比较:L字法平均为(5.30±1.10)s,十字法平均为(29.89±8.36)s;对五种体型进行两种定位法比较:L字法比十字法定位时间缩短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字定位法是对十字定位法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定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范围清楚、直观性强、节省时间等优点.

    作者:朱美婷;邓楠;郑碧莲;黄慧君;蔡金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刺昆仑穴联合呼吸减痛法干预分娩疼痛的研究进展

    分娩疼痛又名产痛,其是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生理过程, 是每一名孕妇必须经历的人生中严重的疼痛之一,难以承受的疼痛使得许多产妇放弃阴道顺产而选择剖宫产[1,2]. 据调查显示,2008年—2014年我国剖宫产率呈逐步增高趋势,至2014年为34.9%,部分省市高达62.5%[3].针刺穴位镇痛是一种古老的镇痛方法,近年来,因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且为非药物疗法,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全身各部位镇痛治疗及分娩镇痛中[4]. 呼吸减痛法是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分娩止痛法.本文对针刺昆仑穴联合呼吸减痛法干预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娟;王彩珊;勇霞;汪莉;樊彩凤;李彤;王朝红;黄建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供应室消毒工作中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

    目的 分析在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0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常规管理资料50份为对照组;从2015年11月开始,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将2015年11月—2016年8月的50份常规管理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各项消毒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就临床各个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而言,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其工作质量及相关科室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燕;刘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猝死患者及家属护理干预流程在心内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心内科猝死患者及家属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心内科接诊的30例猝死患者及家属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救护;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接诊的30例猝死患者及家属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流程.比较分析2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结果、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从猝死发生到开始抢救时间为(1.52±0.34)min,抢救成功和有效27例,医疗纠纷发生2起、护理满意度为8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猝死患者及其家属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抢救有效开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初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6·23风灾医院感染暴发的防范

    目的 探讨适应现代社会救援需要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避免特大灾害后发生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暴发.方法分析6·23风灾救治过程中我院医院感染防控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结果我院6·23风灾整个救治过程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也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我院6·23风灾救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能够圆满完成,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委员会协同指挥以及广大医务人员较强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高度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我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基本适应灾难救治的要求,但还应在应急机制、后勤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构建完善、统一院医院感染控体系.

    作者:吴正华;袁会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我科接诊的12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治疗及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其中11例患者达到了预期治疗目标.结论 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能够提高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何晓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22.36±28.19)mm Hg,平均舒张压(81.36±9.18)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174.95±37.55)mm Hg、(105.25±11.36)mm Hg(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血压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贺永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6月108例胃镜检查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进行胃镜检查,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心理正常人数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在患者胃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邱春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中,消化性溃疡占42.5%,其次是急性胃黏膜损伤占17.5%,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1.7%,及胃溃疡8.3%.12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有效率100%.结论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淑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我科NICU 100例早产儿按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住院后提供常规护理方法和发展性照顾护理,对照组早产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胃肠耐受性也比对照组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冯建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00名护生,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11月,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50名护生.对照组行常规教学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总结归纳2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实习结果、实习满意度更为理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生临床实习中应用系统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教学管理效果,提升护生的操作技能、应用技能,进而满足护生的实习需求,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玲俐;张芳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例予以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消化道症状、活动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营养状况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陈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待分娩产妇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剖宫产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00%,对照组为28.00%,2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待分娩产妇实施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效果理想,能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祝琴;程丽华;吕春莲;张双荣;石建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6例高危妊娠孕妇,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和优质组,每组63例.对普通组孕妇行以常规产前护理,对优质组孕妇在此基础上行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孕妇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孕妇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2组孕妇的状态性焦虑分值(S-AI)、特质性焦虑分值(T-AI)、孕妇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优质组孕妇的两项焦虑分值均明显低于普通组,而满意度则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需求,产前提供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在生产之前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曹成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