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华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胃癌D2根治术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按FTS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F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FTS组术后HAMA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TS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FTS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作者:伍思敏;李胜;陈昙;吕警;吕欢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116例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加快患儿康复速度,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邹惠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轻度、重度)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手术感染率,从而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冬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PHQ-9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PHQ-9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HQ-9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患者PHQ-9评分、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绿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护理人员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22.36±28.19)mm Hg,平均舒张压(81.36±9.18)mm Hg,均优于对照组的(174.95±37.55)mm Hg、(105.25±11.36)mm Hg(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饮食控制、运动、血压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贺永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4名消毒液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在开展一体化管理前后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 采用一体化管理方式后,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有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从原先的64.3%上升到了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应用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感染和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待分娩产妇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剖宫产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00%,对照组为28.00%,2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待分娩产妇实施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模式效果理想,能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祝琴;程丽华;吕春莲;张双荣;石建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3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2组患者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50.23±1.26)分、抑郁评分(55.77±1.05)分,优于对照组的(59.38±1.01)分、(61.23±1.45)分(P<0.05).结论 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西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科47例透析患者采取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单超、钠曲线或超滤曲线透析方法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结果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适当预防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共行宫腔镜手术治疗1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提高护士对手术过程的并发症原因的认知,术中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小燕;叶方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手术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比,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紧张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金丽;李小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具有自杀危险抑郁症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行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杀行为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住院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自杀危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沈如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内分泌疾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到我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理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内分泌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侯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脉压数值并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三项血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0±3.6)周,与对照组的(3.6±4.4)周比较明显缩短;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其血压得到明显控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渠振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产前宣教对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于我院产科住院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联合实施产前宣教.对比2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5.3±1.2)h,第二产程时间为(0.4±0.1)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0.5)h、(0.9±0.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系统性产前宣教能够改善分娩方式,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在产科实践中加以重视.
作者:苏萍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我科接诊的12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院前急救治疗及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其中11例患者达到了预期治疗目标.结论 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能够提高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何晓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切口处脂肪细胞受到损害,细胞组织产生破裂、坏死以及液化的过程. 脂肪崩解后会产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熔点低、流动性大且呈液态,造成皮下积液,进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 切口处多表现为较多渗液,内含有少许脂肪滴及坏死组织,呈黄色,切口边缘处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1].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 d~7 d,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属于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的并发症范畴,严格来说属于切口感染的特殊类型[2]94-97. 临床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创伤、术后咳嗽、多次手术、高频电刀应用不当、切开及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较长、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如合并贫血、低蛋白、术后血糖控制不佳等都是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3]. 如果处理不当可引发切口感染,继而出现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我院收治1例贲门癌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通过湿性愈合理论干预, 腹部右侧肋缘下切口渗液得以控制,未发生感染,促进了腹部切口愈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丽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家庭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给予家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日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娟;雷永春;王月楼;邱慧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6例高危妊娠孕妇,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和优质组,每组63例.对普通组孕妇行以常规产前护理,对优质组孕妇在此基础上行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孕妇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孕妇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2组孕妇的状态性焦虑分值(S-AI)、特质性焦虑分值(T-AI)、孕妇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优质组孕妇的两项焦虑分值均明显低于普通组,而满意度则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需求,产前提供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孕妇在生产之前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曹成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例予以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消化道症状、活动能力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营养状况影响小,值得推广.
作者:陈宁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