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孙丽;杨风彩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影响,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5例为治疗组,同时选取非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脑梗死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31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是影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反映脑卒中的病情及复发程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卒中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治疗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钙离子在广泛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钙离子在广泛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为提高患者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广泛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钙离子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27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2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泛出血患者补充钙离子的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提高治愈率,且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全性、可控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的诊疗分析

    目的 加强对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收治的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疗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在肾病综合征缓解后,出现气短、休克体征,经D-二聚体及CT肺动脉成像确诊广泛肺动脉栓塞,经肺动脉造影及溶栓取栓术抢救成功,继续抗凝治疗至今,病情稳定.结论 肾病综合征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高,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柳文晶;李建勋;王群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择2014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49例行PICC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分为CNP组和常规组,CNP组行CNP模式护理,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29.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护理满意率与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CNP模式应用于PICC的护理,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云辉;陈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早期联合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NT-pro 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联合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治疗前后NT-pro BNP和hs-CRP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NT-pro BNP和hs-CR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NT-pro BNP和hs-CRP水平,缓解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专业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骆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尘肺患者,共进行300例次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通过听诊法确定其双肺分隔满意后,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其双肺分隔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均经听诊法确定双肺分隔满意后,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其双肺分隔情况,结果显示对位满意者128例,对位不满意者22例,对位满意率为85.33%.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及间歇膨肺)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较为安全.

    作者:贺晓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空腹采集肘静脉血,观察抗体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清免疫学等指标.结果 女性是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以及黄疸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准确率高.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诊断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时应综合其临床特点、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判断,熊去氧胆酸联合泼尼松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药理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运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3次/d,3粒/次,疗程2周.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1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6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调强放疗在鼻咽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评 价调强放疗在鼻咽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疗配合同步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配合辅助化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2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强放疗可有效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其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控制肿瘤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彭划斌;黄星星;黄平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对照组(P<0.05),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和病死率,效果良好.

    作者:肖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含甘露醇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及功能恢复情况,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ADL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使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下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宋玉龙;李宁;赵佩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探讨

    目的 对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应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66例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66例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UAP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整体疗效较明显,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何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15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国华;刘泉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CT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吉丽;王青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干预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56例艾滋病患者根据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56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不良情绪减轻,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艾滋痛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作者:覃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早期采用常规溶栓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QRS波群积分改善情况,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病死率等.结果 B组总有效率达90.7%,显著高于A组的76.7%(P<0.05).B组治疗后QRS积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再梗死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溶栓+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佳.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境障碍状况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发生率、影响因素等,总结临床经验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280例住院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法,依据自身感受据实填写或作答,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无焦虑120例,轻度焦虑82例,中度焦虑52例,重度焦虑26例,焦虑发生率57.1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平均评分(14.9±2.7)分.患者中无抑郁148例,轻度抑郁58例,中度抑郁50例,重度抑郁24例,抑郁发生率47.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平均评分(23.2±4.9)分.干预后HAMA、HADM平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发生率较高,经过有效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效果满意.

    作者:李爱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脑血栓形成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40例)与研究组(n=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经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依达拉奉经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及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周后、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二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采取超声检测,随后再给予CT扫描,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CT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8例;超声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28例;病理检查结果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7例.可见CT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2%,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3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1).结论 CT扫描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庆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较对照组的74.36%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肠炎实施双歧杆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