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丽;王青安
目的 探讨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采取超声检测,随后再给予CT扫描,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CT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8例;超声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28例;病理检查结果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7例.可见CT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2%,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3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1).结论 CT扫描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庆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发生率、影响因素等,总结临床经验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280例住院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法,依据自身感受据实填写或作答,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无焦虑120例,轻度焦虑82例,中度焦虑52例,重度焦虑26例,焦虑发生率57.1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平均评分(14.9±2.7)分.患者中无抑郁148例,轻度抑郁58例,中度抑郁50例,重度抑郁24例,抑郁发生率47.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平均评分(23.2±4.9)分.干预后HAMA、HADM平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发生率较高,经过有效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效果满意.
作者:李爱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较对照组的74.36%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肠炎实施双歧杆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5例为治疗组,同时选取非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脑梗死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31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是影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反映脑卒中的病情及复发程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卒中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治疗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丽;杨风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实行“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前后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霞;董秀春;郭发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如何强化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患者8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管理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428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432例采用重点环节管理,对比分析2组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强化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现象,减轻患者痛苦与医疗负担,同时提升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择2014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149例行PICC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分为CNP组和常规组,CNP组行CNP模式护理,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29.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P组护理满意率与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CNP模式应用于PICC的护理,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云辉;陈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尘肺患者,共进行300例次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通过听诊法确定其双肺分隔满意后,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其双肺分隔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均经听诊法确定双肺分隔满意后,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评估其双肺分隔情况,结果显示对位满意者128例,对位不满意者22例,对位满意率为85.33%.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及间歇膨肺)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较为安全.
作者:贺晓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前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措施,后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3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国华;刘泉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临床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刮宫术的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雅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阍、惊厥复发率及家长满意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杜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60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氢氯噻嗪片,观察组患者口服氢氯噻嗪片+中医药方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用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给予营养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孟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患者在经CT增强扫描后,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对比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造影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诊断后图片质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可提高患者诊断成功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王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对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将48例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与传统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超过60min、术中失血量超过45 mL以及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赖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氧疗、平喘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其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而在治疗期间实施各项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杨金蕾;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临床护理路径组以及联合组各50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恐惧及焦虑比例2.00%,均低于心理干预组及临床护理路径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18.6±0.6)d,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及临床护理路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与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不良情绪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相近(P>0.05).结论 在科学的护理路径指引下,结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促进心功能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心理应激状态也明显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素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3例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后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生活干预及心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方式.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在9项干预指标中,除戒烟酒干预前后无明显改变外,其余8项干预指标:注意不安全性行为、经期卫生、按疗程用药、是否能夫妻同治、定期复查、合理膳食、生活作息规律、坚持适量运动、平和心态,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SVVC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树立未病先防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萍;蔡秀丽;姚金艳;陆大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 103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及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及血压控制理想率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8次干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91.84%)明显高于干预前(44.55%),血压控制理想率干预后(85.11%)明显高于干预前(63.92%).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及血压控制理想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晓丹;王定海;杨小玲;那秀珍;任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