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张雅欣

关键词:剖宫产,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临床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刮宫术的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结节的结果对比

    目的 探讨采用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观察2组扫描效果、结节数目和形态特征,并对定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扫描图像效果、定性诊断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组发现结节数目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常规剂量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对于肺结节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而低剂量CT扫描辐射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姬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产后访视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产后访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社区2015年1月-3月87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产后访视(n=44)和未访视(n=43)2组,比较2组产妇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母婴健康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结果 访视组产妇在产褥期卫生知识、产后保健知识、新生儿喂养知识及计划免疫知识四项评分均高于采访视组(P<0.05);访视组产妇和婴儿发病率均低于未访视组(P<0.05);访视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4.09%,明显高于未访视组(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和婴儿喂养知识,对促进母乳喂养、减少母婴患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覃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60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氢氯噻嗪片,观察组患者口服氢氯噻嗪片+中医药方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肝降浊活血利水法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用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人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患者140例,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依据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患者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生活满意度、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等评分中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癫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君凤;安胜军;李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遵循医嘱率、规律生活方式、药物知识知晓率、饮食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齐银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药理和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运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3次/d,3粒/次,疗程2周.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1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6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魏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 探讨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药物过敏性休克实施抢救及护理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及护理方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分析其抢救护理过程及结果.结果 经及时抢救与护理,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有2例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抢救与护理,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春阳;吴振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与免疫功能均是造成患者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男性、年龄超过60岁、免疫功能低下是独立诱导重症肝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通过对症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如何强化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患者8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管理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428例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432例采用重点环节管理,对比分析2组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强化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现象,减轻患者痛苦与医疗负担,同时提升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氧疗、平喘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其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而在治疗期间实施各项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杨金蕾;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剥除术中使用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78例单侧良性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的双极电凝止血法,试验组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比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FSH、E2等激素水平及AFC计数变化明显(P<0.05),试验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月经紊乱、卵巢储备下降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卵巢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可以对卵巢进行较好的保护,有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理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敖强;王永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孟造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对照组患者在经CT增强扫描后,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对比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造影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诊断后图片质量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同时采取静脉肾盂造影,可提高患者诊断成功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王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科诊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加用益生菌及蒙脱石散,治疗3d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生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长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与泼尼松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口服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组(MP+PD组)、口服甲泼尼龙组(MP组)、口服泼尼松组(PD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组完全缓解率优于常规甲泼尼龙组及常规泼尼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减少方面优于泼尼松组(P<0.05);甲泼尼龙组在激素相关并发症减少方面优于泼尼松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单用能更好地使患者达到 完全缓解,且能减少激素相关并发症.

    作者:唐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专业的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异位妊娠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骆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 103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及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及血压控制理想率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8次干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91.84%)明显高于干预前(44.55%),血压控制理想率干预后(85.11%)明显高于干预前(63.92%).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是提高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与行为率及血压控制理想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晓丹;王定海;杨小玲;那秀珍;任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殖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的相关性初探

    目的 了解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道感染类型分布,探讨其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生殖道感染患者1 026例,将357例不孕不育患者设为观察组,669例非不孕不育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假丝酵母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测.结果 观察组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阴道加德纳菌(BV)、Mh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U感染率、CT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阴道加德纳菌(BV)、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有一定的感染率,但可能不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

    作者:杨永妮;胡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治愈率及痛死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极高,早期细致、系统的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降低病死率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永峰;朱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15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满足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对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结果 102例轻症,占68.0%;48例重症,占32.0%.150例患儿首发症状以发热、出疹为主,105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占70.0%;97例患儿伴有典型皮疹症状,占64.7%;出疹部位主要以手、足、口为主,手部出疹率占94.0%,足部出疹率占83.3%,口部出疹率占83.3%.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主要为8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为常见;患儿首发特征为出疹、发热,及时发现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国华;刘泉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5例为治疗组,同时选取非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脑梗死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31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脑卒中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是影响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反映脑卒中的病情及复发程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卒中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治疗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丽;杨风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