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

钟恩春;黄彩忠;邓小琴;黄春林;袁上桂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GennX, 自体颗粒骨
摘要:目的 评价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GeneX混合自体颗粒骨伤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3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GeneX者13例纳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过敏反应;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均全部吸收,多于对照组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例患者已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术,对照组8例已取出;观察组固置入固定术后、取出术前,前缘高度比、椎管容积、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固定取出术前椎管容积均低于取出内固定术后,Cobb角高于内固定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取出术患者随访10个月~18个月,均未见塌陷病例.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结合GennX加自体颗粒骨病椎植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好,高度丢失、塌陷发生率低,但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2例,用LEEP将患者的宫颈组织切除并且全部送检,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随访.结果 完成手术后1个月,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82.00%;完成手术后2个月,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100.00%.患者的宫颈全部光滑,临床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6.32%,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患者的宫颈全部恢复正常.患者临床平均实施手术治疗的时间为(4.9±1.3)min,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为3~11 mL.结论 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选择LEEP刀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疾病治愈率,此外表现出疾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便捷、患者痛苦感少以及容易接受等优点.

    作者:崔靖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位截瘫患儿33例的早期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高位截瘫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33例高位截瘫患儿,分析其心理反应,并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ICU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33例患儿无1例死亡,其基本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或部分恢复,均顺利转入后期康复治疗.结论 早期介入心理护理对高位截瘫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世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影响,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均比对照组产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这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促进产后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需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法实施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出血、导管脱落以及血栓栓塞现象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对于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管患者,使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苏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2013年—201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品种、 数量、 销售金额、使用频次(DDDs)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为苯二氮革和巴比妥类,使用总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艾司唑仑使用频次在2年均居首位,门诊患者以口服剂型为主,住院患者以注射剂型为主.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对4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重要性.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抗结核、降糖等对症治疗和护理后,45例患者血糖维持平稳,痰菌阳性者转为阴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均由住院强化期治疗转为门诊继续治疗.结论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患者增强了自我护理能力,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玉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髌骨环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7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施以传统手术,共有37例;余37例入组研究组,施以髌骨环内固定.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3.78%,94.59%,研究组的优良率高,差异有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环内固定对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佳,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63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105例孕产妇为对照.结果 ICP组平均年龄和经产妇比例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合并乙肝或其他肝胆疾病、有ICP病史、合并双胎以及妊娠合并症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4个因素的OR值3.490~8.966,双胎的OR值大(8.966),4个因素的OR 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1.结论 乙肝或其他肝胆疾病、ICP病史、双胎、妊娠合并症是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庭珍;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变化情况.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平均得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A平均得分和HRSD平均得分与中国常模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有必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王俊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5T磁共振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初步诊断为髌骨软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关节镜检查后进行1.5T磁共振检查,并且将1.5T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证实80例髌骨软化症,早期45例,晚期35例.1.5T磁共振诊断出70例,漏诊10例,其中早期37例,晚期33例.1.5T磁共振早期诊断率82.2%,晚期诊断率94.3%.结论 1.5T磁共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诊断中具有较好诊断效果,整个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魏东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PCI俱乐部的院外延续管理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俱乐部活动对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130例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规范PCI术后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加PCI俱乐部活动,进行综合康复指导.观察出院12个月后,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俱乐部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院外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以为PCI术后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院外延续管理.

    作者:吕晓春;郭任维;任艳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心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护理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永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于入院第1天、入院4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于入院4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2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第1天2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4周2组SAS、SDS评分较入院第1天均有降低,降低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解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92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钙尔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利塞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惠苏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抑郁状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10月骨科手术病例3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32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例,使用率40.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2例,占17.0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19例,占14.7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2例,占1.55%;预防给药时机不当36例,占27.91%;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7例,占75.19%;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11例,占8.53%;单次给药剂量不合理37例,占28.68%.结论 骨科存在不合理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和规范.

    作者:姜兵;吴海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绩效考核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绩效考核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岗位系数、护理层级系数为关键指标,赋予其不同的分值权重,对护理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离职率、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离职率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考核应用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离职率.

    作者:刘进娣;徐虹;张翠凤;朱跟娣;武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促进剖宫产产妇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剖宫产产妇121例,依据入院单双号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研究组(n=60),其中对照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术后产妇心理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并对产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术后SAS评分平均为(31.4±4.3)分,VAS评分为(3.5±1.2)分;而对照组产妇术后SAS评分平均为(43.6±5.2)分,VAS评分为(5.5±2.3)分,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产妇康复.

    作者:李波;吴利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采用孟鲁司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钙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抗生素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对患儿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在治疗前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2星期后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患儿经过2星期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心肌酶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要比对照组更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98%和8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采用孟鲁司特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将其随机分组,就单用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n=5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呕吐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稳定血压、血糖水平,对保障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房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