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探讨

龚福汉;肖小强;张学平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 颈动脉斑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因胸痛住院并颈动脉有斑块患者共26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将NLR值由小到大排列,采取中位数分类法分为2组:A组NLR≥3.45;B组NLR<3.45。比较2组患者冠心病检出率,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差异。结果 A组与B组冠心病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组患者TC、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WBC、FPG、H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对冠心病有预测价值,其诊断佳Cut-off值为3.40,敏感度为60.3%、特异度为75.4%。结论 NLR联合颈动脉斑块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预测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以JCI标准为导向建立患者入院护理评估

    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为患者提供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服务流程,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评估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1],包含三个步骤:①收集患者的一切信息资料和数据;②分析信息和数据;③制定诊疗计划。从患者开始就诊就存在评估:门诊评估、急诊评估、住院评估。

    作者:李素琼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腹泻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李后宾;黄贵莲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患者共计87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作为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经病理证实61个为良性结节,26个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准确诊断51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12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80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2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23/26),特异性为93.4%(57/61),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5.0%(57/60),诊断符合率为92.0%(80/87);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12/26),特异性63.9%(39/61),阳性预测值35.3%(12/34),阴性预测值73.6%(39/53),诊断符合率89.5%(51/87)比较,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敏感性、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俞传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两种不同方式腹腔镜手术在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孔法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四孔法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法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四孔法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

    作者:林中满;王德奋;甘立麒;陈泽冠;敬旭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肺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肺部感染组的病原学特点。结果感染组年龄、心功能分级、患有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组60例中痰培养阳性2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4株(50%),革兰阳性菌11株(39.29%),真菌3株(10.71%)。结论高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心功能分级高、患有糖尿病、脑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作者:孙强;夏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七氟烷麻醉,试验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麻醉。对2组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胸外科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方面,七氟烷与丙泊酚均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丙泊酚的影响较小。

    作者:胥剑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00%,护理总满意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护理总满意率为8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及26例联合组,分别给予化疗+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及肿瘤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朝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研究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行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组患者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2组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分别检测出肺结节病理组织35处,2组患者在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生理指标的检出数量方面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肺结节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胸部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与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病理组织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征展现状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大致相当。但低剂量扫描检查方法由于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琼;胡贵锋;熊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儿创伤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出院后均随访5个月~6个月,痊愈20例,遗留轻瘫1例。结论脑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及血管解剖学因素是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好发于基底节区,CT或MRI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综合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作者:肖连福;黄瑞宏;周希汉;陈昌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6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患慢性盆腔炎患者1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盆疗组,对照组采用盆炎净加红藤汤保留灌肠,盆疗组采用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盆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20%,36.7%,58.17%;盆疗组治疗1,2,3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53%,72%,89.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盆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炎净加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显著,宜推广应用。

    作者:朱卫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按照治疗时采取术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研究组,行开放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患儿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

    作者:罗鸣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100例,进行凝血和血常规检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标本采集方式、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功能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结果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均会对凝血与血常规相关指标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控制其对指标的干扰,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余长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文拉法辛缓解剂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第4周治疗有效率37.5%、第8周治疗有效率93.3%,患者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本组患者第4周抑郁量表得分(14.3±6.4)分、焦虑量表得分(11.8±6.4)分;第8周抑郁量表得分(6.6±5.1)分、焦虑量表得分(5.6±5.1)分,患者临床症状随着用药时间的增长在不断改善。本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6.7%,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消失,未影响患者正常治疗。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爱军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因素探讨

    缺血性卒中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其中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广泛使用的药物,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临床上部分患者使用后卒中复发率却无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对氯吡格雷表现为低反应甚至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R)。现阶段,临床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义,通过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给予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实现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张龙滨;蒋小玲;商永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讨论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的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社区医院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分组,具体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针对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针对对照组患者,选择应用常规干预方案,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可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病情反复的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占富;张志敏;黄春霞;王钢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诊疗进展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黄斑水肿是它的继发病症之一,治疗上目前暂无特效药物,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虽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却无法显著降低复发率。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视力恢复也较单纯西医治疗远期恢复效果好,本文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近几年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四化;陈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抗凝起点预防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对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抗凝起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研究组37例在住院后尽快应用利伐沙班,对照组37例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 h后应用利伐沙班,对比2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相比于对照组并未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P<0.05);研究组DVT发生率为5.41%,优于对照组的21.62%(P<0.05)。结论早期应用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血栓发生概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未有明显变化。

    作者:王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联合应用异丙托溴铵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到我院进行诊治并确诊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和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PEFR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异丙托溴铵和盐酸氨溴索,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肺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蓓蓓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