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俞传安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患者共计87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0~2分诊断为良性结节,3~4分诊断为恶性结节,作为弹性评分诊断临界点,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常规超声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7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经病理证实61个为良性结节,26个为恶性结节。常规超声准确诊断51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12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80个结节,其中诊断良性结节57个,恶性结节23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8.5%(23/26),特异性为93.4%(57/61),阳性预测值85.2%(23/27),阴性预测值95.0%(57/60),诊断符合率为92.0%(80/87);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46.2%(12/26),特异性63.9%(39/61),阳性预测值35.3%(12/34),阴性预测值73.6%(39/53),诊断符合率89.5%(51/87)比较,超声弹性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敏感性、准确性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患作为试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26例对照组及26例联合组,分别给予化疗+贞芪扶正胶囊和化疗+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及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及肿瘤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朝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阑尾炎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按照治疗时采取术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行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研究组,行开放手术的32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患儿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

    作者:罗鸣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西地那非片治疗,试验组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功能分级和肺动脉收缩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儿接受波生坦片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卓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析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评价并比较2组患儿的Fugl-Meyer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153.45±4.64)分,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总分为(87.54±3.39)分,护理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春婵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几种主要莨菪烷类生物碱防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2]。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已有的药物应用受限,加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故而需要继续发现更多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作者:陈丹丹;谢晓芳;敖慧;彭成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于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缓释片组(基础治疗+克拉霉素缓释片)和红霉素组(基础治疗+红霉素),每组6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克拉霉素缓释片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2%,红霉素组的8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缓释片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红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干预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儿创伤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出院后均随访5个月~6个月,痊愈20例,遗留轻瘫1例。结论脑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及血管解剖学因素是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好发于基底节区,CT或MRI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综合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作者:肖连福;黄瑞宏;周希汉;陈昌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小剂量甲泼尼龙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72例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显著(P<0.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的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接受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刘静;牛小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因素探讨

    缺血性卒中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其中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广泛使用的药物,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但临床上部分患者使用后卒中复发率却无明显降低,这类患者对氯吡格雷表现为低反应甚至无反应,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R)。现阶段,临床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义,通过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给予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实现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张龙滨;蒋小玲;商永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钙剂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静脉推注钙剂对第二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500例无高危因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于第二产程初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推注,对照组常规分娩;2组病例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观察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1±25)min与对照组的(59±28)min相比差异显著(P<0.05)。产后2 h出血量(136±96.74)mL,与对照组的(206±60.09)m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钙剂对缩短第二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86例,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臂丛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讨论对锁骨骨折患者实施颈丛臂丛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晓东;祝永霞;叶利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诊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50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0例非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统计2组大呼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ex)和大吸气末肺组织单层平均密度(ALDin);同时计算肺密度比(ALDex/ALDin)和肺密度变化比率[(ALDin—ALDex)/ALDin]。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ALDex、ALDin、ALDex/ALDin和(ALDin—ALDex)/ALDin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患者的螺旋CT肺密度扫描结果与非COPD患者差异明显,可以考虑作为重要的筛查COPD的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蒋忠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向患者发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5例患者缺乏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26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差,18例存在生理和心理问题影响用药,另有16例缺乏家庭与社会支持。结论缺乏认识、心理生理问题、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以及经济压力是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强社会和家庭支持,同时制定患者家庭经济水平能够承担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从肺功能角度评价两种麻醉的优劣。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丙泊酚TIVA。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即刻、术后即刻,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1 mL,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检测呼吸指数(RI)、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术后即刻,2组A-aDO2、RI、Qs/Qt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即刻,且A组高于B组;2组Cdyn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即刻,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都可能影响肺功能,但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更小。

    作者:高鹏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00%,护理总满意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护理总满意率为8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耳穴压豆护理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护理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0例择期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护理。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肠鸣音恢复及第一次排气时间均有缩短,且腹胀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护理能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张志芳;陈曼珍;黎丽君;刘英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静脉营养支持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将另外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均无死亡患者,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状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B型脑钠肽(BNP)、肌酐、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及肾功能状况,效果显著,可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达;刘海龙;王琦;曹原;刘秋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组织病理检查情况。方法搜集69例经皮肺穿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活检标本组织病理结果。结果本组69例中恶性肿瘤58例(84.06%),良性肿物10例(15.94%),穿刺标本为血凝块状坏死组织1例(1.44%);45例(65.22%)经常规HE染色明确诊断,另24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结论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肿瘤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综合判断。

    作者:张静静;胡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尿蛋白排泄量与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伴有高Hcy的2型DN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DNⅡ期患者29例,DNⅢ期患者32例,DNⅣ期28例,分别测定各期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及Hcy水平。结果随着DN病程的加重,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Hcy也随之增加(P<0.01);尿蛋白排泄量与Hcy随着病程的延长及病情的加重,相关性越密切(P<0.01)。结论 Hcy参与了2型DN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于续芳;黄占东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其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出血量和并发症都比对照组低,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志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