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丽
目的:探讨补血回生汤治疗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给予服用补血回生汤,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化疗不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1.25%,而对照组仅为62.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后采用补血回生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疗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兰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按摩腓肠肌和尽早下床活动等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在按摩等基础上配合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治疗。对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1.4%,试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0.2%,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用DL-2002B(Basic)压力治疗仪进行预防,可明显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妇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35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实施妇科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记录及讨论分析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我站对护理人员实施妇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深度总结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方法及对策后,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升(P<0.05),妇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强对妇科医护人员的管理,并针对性解决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可以有效减少妇科相应安全隐患,对提高妇科护理治疗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利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进行腹部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氯胺酮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组(KLS组),观察麻醉前、注药后2 min、注药后5 min HR、SpO2的变化,术后根据患儿出现肢体动作和应答程度判断苏醒情况。结果 KLS组患儿镇静镇痛满意,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K组相比,KLS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东莨菪碱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加稳定,术后苏醒快,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麻醉。
作者:赵继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SmartPrep技术在胰腺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行腹部螺旋CT检查患者,分为A、B、C3组,A组行动脉胰腺增强扫描,B组行胰腺门静脉期增强扫描,C组行SmartPrep技术胰腺增强扫描,比较3组的胰腺尾部强化值、延迟时间及未达阈值例数。结果 B组达阈值比率63.33%,显著低于A、C组的81.67%,85.0%,B组与A、C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强化值显著低于A、C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显著长于A、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SmartPrep技术在胰脏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常规增强扫描相比效果好,扫描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王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院的科学发展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在中小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发展。笔者对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作者:李文洪;任翔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近视及近视眼矫正的认识情况,普及近视检查防治知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方法对我矿小学618名学生及其家长共1236人从对近视的了解,眼镜是否需长期佩戴等方面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对近视普遍有所了解。②视力下降需要验光配镜(0.8的124人占10%,0.6的643人占52%,0.5的408人占33%,0.4以下61人占5%)。③眼镜佩戴时间(长期佩戴284人占23%,上课或需要时戴952人占77%)。④复查视力更换眼镜的时间(没有固定时间随视力情况而定544人,占44%;每学期309人,占25%;1年383人占31%)。⑤家庭装修灯光对视力是否有影响(有717人58%,没有519人42%)。结论学生及家长对近视有普遍的认识,但是对佩戴眼镜及更换的时间认识不足,灯光对视力的影响认识也相应不足。我们需要在学校体检普查及爱眼日等活动中加强对近视防治知识的宣教和普及,引导学生及其他近视人群正确佩戴眼镜,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岳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甲硝唑片和日舒安洗液联合治疗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阴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分别给予甲硝唑片和日舒安联合应用和单用甲硝唑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滴虫性阴道炎观察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86%;细菌性阴道病观察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85%。结论甲硝唑片联合日舒安洗液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效果显著。
作者:高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0例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例呼吸衰竭而自动出院,其余28例均顺利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结论给予化脓性脑膜炎并硬膜下积液患儿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顾秋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无人工气道脑出血患者适当镇静的临床收益与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无人工气道脑出血患者,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后的意识评分、脑出血血肿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经过平稳,呼吸、心率、血压稳定,意识评分稳定。结论无人工气道脑出血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高峰期,适当地镇静有利于降低患者二次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采用小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达到镇静效果的同时兼顾患者的安全性,依据患者镇静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镇静剂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成宏;王俊斌;张宏;蒋永彦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节约血源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我站2013年外采科采集23870袋血液,检查在血液采集、运输、储存、制备等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并对样本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记录。结果对23870袋样本中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合格袋数为22209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93.04%;不合格袋数为1661袋,占研究样本总数的6.96%。其中在不合格报废血液样本中,由于丙氨酸转氨酶(ALT)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搞体(抗-HCV)异常等原因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863袋,占样本总数的3.62%;由于脂血、离心破损等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为798袋,占样本总数的3.34%。结论在采供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对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血液制品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作者:王明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例以泌乳不足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所有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及原因探讨,同时观察组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指导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1周后的乳汁分泌情况。结果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有精神方面的因素、产妇自身内分泌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哺乳技巧及喂养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娩方式不同、乳头凹陷等。观察组恢复正常泌乳者86例,占86%;对照组恢复正常泌乳者63例,占63%。结论采取有效合理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产妇泌乳不足。
作者:张银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估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急腹症中的必要性。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我院212例急腹症患者实施了诊断性腹腔穿刺术,穿刺物分别进行肉眼观察、光镜检查或淀粉酶测定等。结果阳性结果185例,阳性率87.26%;阴性结果27例,阴性率12.74%。抽取液肉眼观察可见血液、胃肠内容物、脓汁、尿液或显微镜下红细胞计数>100×109/L或白细胞计数超过0.5×109/L,其中182例经手术证实;抽取液阴性患者在临床治疗观察中因病情发展而手术治疗者4例,其余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技术,不仅操作简便,快速易行,而且效果确切;尤其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明确缩短确诊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是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诊疗技术。
作者:王建宏;薛芳;廉红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辅助拉西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90例门诊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均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辅助拉西地平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上较单一用药疗效好。
作者:刘振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氯沙坦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予以降糖、降脂、低蛋白饮食及适量运动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百令胶囊2.0 g,1 d 3次口服;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用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了患者尿微量蛋白、CRP水平和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二者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无不良反应,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法。
作者:王建民;王静;杨琳;刘黎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4 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方法用动态pH监测仪对50例拟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满意完成,检查前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24 h食管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监测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制定,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景腊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药学服务是一种新型学科,可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新观念,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服务中的人性化特点。临床医学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本文对我院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水平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其对母婴产生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6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未发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通过规范的护理,可避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病情加重,预防症及子痫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郭荣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3年11月全部住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结果1288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06%,其中预防、治疗用药分别为51.37%和48.63%。抗菌药物一联、二联、三联用药分别为66.56%,32.63%和0.81%。全院AUD为42.44 DDD/100人天,送检率为45.18%。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于国家标准,存在围术期用药不规范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武玉萍;李阳;王雅芹;陈晓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注射液对胎儿窘迫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8例胎儿窘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行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胎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脐血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agar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提高胎儿对宫内缺氧的耐受性,有助于改善脐血血气指标,提高新生儿Apagar评分,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