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

关键词:焦虑症, 心理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7.46±1.68)h和(9.84±1.65)h,睡眠质量评分为(91.57±2.52)分;对照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3.15±1.01)h和(11.04±1.08)h,睡眠质量评分为(55.16±0.7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上相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值得关注。

    作者:岳文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够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葛健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钼靶X线表现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证实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中,年龄26岁~83岁,钼靶X线表现:①不规则肿块43例,其中肿块伴毛刺25例,肿块伴分叶18例;②钙化38例,其中仅单纯钙化18例,肿块伴钙化20例,仅表现为钙化18例;③淋巴结肿大16例,仅肿块伴腋窝淋巴结肿大14例,仅钙化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④远处骨转移5例,胸锁关节转移2例,胸骨体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腰椎转移1例。结论 Luminal B型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翁丽强;王红燕;吴志娟;朱玉春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意义

    目的:探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注射,试验组采取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注射,对比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婴儿0岁时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婴儿1岁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抑制母婴乙型肝炎传播中,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较乙肝免疫球蛋白妊娠期注射更具临床优势,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兰崇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恒温匀速鼻饲在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恒温匀速鼻饲在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的腹泻、胃潴留、反流误吸、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工作量也明显减轻。结论采用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珊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体检5岁~10岁儿童6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在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串联质谱仪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试验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22.88±1.78)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1.12±2.2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69±3.03)ng/mL;对照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31.88±4.54)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9.18±2.4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86±4.09)ng/mL。2组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偏低,而且以血清维生素D3水平偏低为主。

    作者:吕翔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发生便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探究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便秘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荣;黄细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了解我院影像技术专业近年毕业生的综合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我院省级示范校建设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我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在调查内容范围内,学生对学院的教学、教育和就业有着自己的想法,为学院示范校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审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从而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作者:曹家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三明市纺织女工609例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为预防保健干预、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站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卡片,对普查对象常规进行系统妇科检查。结果609例受检者中妇科病总人数483例,患病率为79.31%;患病率前三位是宫颈炎29.23%,阴道炎18.72%,子宫肌瘤16.26%。其中宫颈炎、阴道炎31岁~40岁患病率高,分别为43.41%,25.82%;子宫肌瘤41岁~50岁患病率高,为20.41%。放置宫内节育器201例,占总人数33%,其中节育器异位24例,异位率11.94%。结论定期对纺织女工开展妇科病普查,规范防治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女工进行重点干预,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避孕节育效率以及妇女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童樱;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肺水肿的影像临床思维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因为心功能障碍影响肺血液循环功能表现出肺水肿的病例,大部分初级影像科医师往往忽略或不报,甚至将肺水肿的斑片影写成感染。笔者认为,肺内的渗出性影像表现看似相同,其实不一样,不能都用感染一而概之,应结合临床的具体表现,做出具体的影像临床思维分析,从而作出相对客观的诊断。本文结合相关病例,从病理生理原因、影像表现特征及临床知识特点三方面做梳理与总结,希望引起大家对肺部肺炎与肺水肿鉴别诊断的重视,现分享以下3个病例,以资参考。

    作者:叶昌远;潘胜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均1日2次餐前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似,但优泌乐25组平均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组,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相比优泌林70/30,优泌乐25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何铁斌;凌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微;胡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利多卡因糖浆在置胃管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糖浆在置胃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口服利多卡因糖浆,观察2组患者各项指标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置胃管期间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胃管期间运用利多卡因糖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许芬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PTCD治疗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予PTCD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成功治愈28例,成功率(93.3%);1例穿刺失败,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引流效果不佳,感染加重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于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CD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郑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抗抑郁焦虑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组;治疗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组,通过8周治疗后,进行精神状态以及疗效评估。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疗效评估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使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手段分为A、B 2组。A组66例行规范化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B组74例患者初期被误诊为单纯COPD进行治疗,治疗3周~4周后发现病情未减轻后,再次诊断确诊为合并肺结核患者,随即采用抗结核治疗,对比A、B 2组相关指标。结果A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特征较之B组有明显差异。同时,A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97%,明显高于B组的86.49%(P<0.05)。结论对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给予抗结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取得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应重视该病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尿毒症发生多处皮肤破溃1例护理体会

    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所需营养而致组织坏死溃烂。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也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其副作用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水肿、皮肤变薄等;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创面愈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对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我科于2014年12月19日收治1例尿毒症患者,予口服激素和定期静滴细胞毒药物治疗期间,先发生骶尾部的压疮,后肛周及会阴部新增多处皮肤破溃。我们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和全身营养支持,采用换药等方法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宏芳;高兰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月我院上报的247例院外带入的压疮患者进行跟踪、督查,对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和修正对策,1周后再次督查,观察修正后的效果。结果首次督查发现护理缺陷比例高达57.89%;经指导和纠正,1周后再次督查中,护理缺陷比例降至26.72%。讨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业务和沟通技能培训,重视压疮护理工作落实,加强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是减少压疮护理缺陷、提高压疮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入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另选取同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vs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宋荣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