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昌远;潘胜红
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急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具有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重、器械设备多、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手术项目的开展,导致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十分必要。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护理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总结点触式超声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3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EMS-5和点触式超声探针碎石清石,给予术前护理、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引流管与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患者均取得碎石速度快、清石效率高、患者安全的满意效果。结论采用点触式超声探针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全面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卞玉霞;黄永斌;卓冬砚;鲁蕴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用于临床标本检验。方法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要求,评估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分类、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测定及血小板(PLT)计数等6大项目的可比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结果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System-4000i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准确性达到1/2 CLIA’88要求,批内精密度达到1/4 CLIA’88要求,批间精密度达到1/3 CLIA’88要求,有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9),携带污染率<1%。结论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各项评估结果达标,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但细胞散点图和分类提示异常时需手工复核,以免造成漏诊。
作者:谢光素;陈宇宁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围术期对患儿实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对103例疝气患儿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在术前对家属及其患儿进行心理指导,术后进行专业护理知识教育。结果绝大多数患儿能配合医生手术和护士治疗,术后安静,情绪稳定。结论对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围术期的患儿实行健康教育,患儿恢复快,无护理并发症,愈合良好。
作者:贺南翔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注射,试验组采取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注射,对比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婴儿0岁时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婴儿1岁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抑制母婴乙型肝炎传播中,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较乙肝免疫球蛋白妊娠期注射更具临床优势,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兰崇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做好病房卫生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观察2组患者SAS、HAMD评分、QL-Index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HAMD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疾病认知、行为能力、健康感觉、社会支持、总体状况各指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认知、行为能力、健康感觉、社会支持、总体状况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改善SAS、HAMD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海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比MPR及X线测量股骨头颈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MPR组为150例行髋关节CT检查患者,X线组为同期行骨盆正位片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股骨头大直径和股骨颈小直径,并计算头颈比例。结果 MPR组的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8±0.17;X线组的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5±0.12。 MPR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98±6.18) mm,X线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76±3.98)mm。 MPR组的股骨颈小直径为(27.15±6.12) mm,X线组的股骨颈小直径为(29.16±2.67)mm。结论股骨头颈比例的测量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葛卫卫;王华斌;陆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体检5岁~10岁儿童6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在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串联质谱仪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试验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22.88±1.78)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1.12±2.2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69±3.03)ng/mL;对照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31.88±4.54)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9.18±2.4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86±4.09)ng/mL。2组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偏低,而且以血清维生素D3水平偏低为主。
作者:吕翔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外踝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踝骨折患儿26例,所有患儿均行手法整复治疗,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6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2%。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有3例患儿骨折部位发生向外移位的趋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围术期护理的观察组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的优异。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例数减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喻安敏;王昭;张群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7.46±1.68)h和(9.84±1.65)h,睡眠质量评分为(91.57±2.52)分;对照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3.15±1.01)h和(11.04±1.08)h,睡眠质量评分为(55.16±0.7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为预防保健干预、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站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卡片,对普查对象常规进行系统妇科检查。结果609例受检者中妇科病总人数483例,患病率为79.31%;患病率前三位是宫颈炎29.23%,阴道炎18.72%,子宫肌瘤16.26%。其中宫颈炎、阴道炎31岁~40岁患病率高,分别为43.41%,25.82%;子宫肌瘤41岁~50岁患病率高,为20.41%。放置宫内节育器201例,占总人数33%,其中节育器异位24例,异位率11.94%。结论定期对纺织女工开展妇科病普查,规范防治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女工进行重点干预,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避孕节育效率以及妇女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童樱;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手术护理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可以归纳为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以及管理因素等,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医院手术护理质量。结论医院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将会对患者的康复时间、康复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管理层要能够做好手术室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做好护患沟通,以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事故的发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作者:何睿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采用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将12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62例及高剂量组组62例。其中低剂量组服药剂量为15 mg/(kg·d),高剂量组服药剂量为30 mg/(kg·d)。2组患者均口服给药,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高剂量给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高宏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间45例肝功能异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45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2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亢患者容易存在肝功能异常表现,若患者血清检验指标发生异常,要考虑为肝功能损伤,及时予以治疗。
作者:陈桂明;冯晓鸿;葛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护理人才,本文从目前国内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阐述现有护理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病及滞后现象,分析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的科学构建,达到优化我国高校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本科护理人才教学水平的目的。
作者:李冉;李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风险告知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972例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风险告知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住院风险所致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风险告知在防范医疗纠纷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住院风险,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香;熊婷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微;胡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均予以血液灌流治疗,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反跳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ChE活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死亡、反跳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环节。
作者:贾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行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护生成绩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