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丁元吉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管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管理,统计对比2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指数≥3患者3例占6.98%、获得医疗资源例次2例占4.65%,低于对照组10例占23.81%、11例占26.19%,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为(135.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27.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爱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间45例肝功能异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45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2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亢患者容易存在肝功能异常表现,若患者血清检验指标发生异常,要考虑为肝功能损伤,及时予以治疗。
作者:陈桂明;冯晓鸿;葛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注射,试验组采取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注射,对比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婴儿0岁时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婴儿1岁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抑制母婴乙型肝炎传播中,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较乙肝免疫球蛋白妊娠期注射更具临床优势,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兰崇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月我院上报的247例院外带入的压疮患者进行跟踪、督查,对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和修正对策,1周后再次督查,观察修正后的效果。结果首次督查发现护理缺陷比例高达57.89%;经指导和纠正,1周后再次督查中,护理缺陷比例降至26.72%。讨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业务和沟通技能培训,重视压疮护理工作落实,加强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是减少压疮护理缺陷、提高压疮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7.46±1.68)h和(9.84±1.65)h,睡眠质量评分为(91.57±2.52)分;对照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3.15±1.01)h和(11.04±1.08)h,睡眠质量评分为(55.16±0.7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予PTCD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成功治愈28例,成功率(93.3%);1例穿刺失败,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引流效果不佳,感染加重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于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CD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郑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恒温匀速鼻饲在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的腹泻、胃潴留、反流误吸、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工作量也明显减轻。结论采用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珊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指导对于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心理干预指导。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与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84.6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干预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牛力;纪国;李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坏死和溃烂[1]。压疮在临床较常见,目前越来越多长期卧床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压疮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临床上对压疮护理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日常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医护人员仍存在一些误区,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洁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生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T细胞也是直接参与关节损伤的效应机制之一[1]。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组;治疗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组,通过8周治疗后,进行精神状态以及疗效评估。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疗效评估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使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所需营养而致组织坏死溃烂。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也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其副作用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水肿、皮肤变薄等;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创面愈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对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我科于2014年12月19日收治1例尿毒症患者,予口服激素和定期静滴细胞毒药物治疗期间,先发生骶尾部的压疮,后肛周及会阴部新增多处皮肤破溃。我们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和全身营养支持,采用换药等方法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宏芳;高兰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取抬高T形管引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T形管引流。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护理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小娟;喻宣 刊期: 2015年第34期
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急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具有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重、器械设备多、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手术项目的开展,导致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十分必要。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护理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手术护理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可以归纳为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以及管理因素等,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医院手术护理质量。结论医院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将会对患者的康复时间、康复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管理层要能够做好手术室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做好护患沟通,以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事故的发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作者:何睿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患者时在不同时间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T1DM患者进行研究,分为A组、B组,A组在18:00给药,B组在22:00给药。结果A组的空腹血糖(FBG)、早餐餐后2 h血糖(2 h PG)、午餐2 h PG、晚餐2 h PG水平明显低于B组, A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18:00给药治疗T 1DM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较好。
作者:蔡佳莺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微;胡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全面、整体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5%,肾功能改善良好率为92.5%,并发症率为2.5%,无死亡事件;对照组分别为75%,70%,15%,5%,除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生理、社会、心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护理干预,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万国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均1日2次餐前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似,但优泌乐25组平均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组,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相比优泌林70/30,优泌乐25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何铁斌;凌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