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莺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均予以血液灌流治疗,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反跳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ChE活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死亡、反跳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环节。
作者:贾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12点穿刺活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经前列腺B超显示可疑结节或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或者直肠指诊阳性的患者,通过B超引导下经直肠12点穿刺活检术对其进行确诊。结果82例患者中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为36例(43.90%);声像图显示:低回声结节21例,有15例患者发生异常血流丰富区,全部患者的前列腺都表现为回声不均匀,且增大。结论 B超引导下经直肠12点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具备较高安全性、合理性与可靠性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率与早期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娜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皮瓣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组合性选择在小腿节段性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小腿节段性毁损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对创面进行皮瓣修复和(或)结合VSD、游离植皮技术修复。结果25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6个月。25例患者中优8例(32.00%),良好13例(52.00%),尚可3例(12.00%),差1例(4.00%)。结论皮瓣与VSD应综合性使用,以佳功能形态恢复为目的,少副损伤为参照。软组织缺损创面仅需覆盖者,单纯植皮;严重深部毁损、合并感染需肌皮瓣修复者,部分可使用VSD优化创面,简化为植皮或者筋膜皮瓣修复。应避免VSD引流肉芽修复过盛所致肌腱瘢痕粘连,部分可选择舍弃负压引流而直接皮瓣修复。
作者:任一;李溥;陆永刚;唐广应;岑石强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病情相关知识掌握、住院花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微;胡敏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小儿慢性脓胸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慢性脓胸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脓胸患儿在接受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玉倩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取抬高T形管引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T形管引流。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护理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小娟;喻宣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外踝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踝骨折患儿26例,所有患儿均行手法整复治疗,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6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2%。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有3例患儿骨折部位发生向外移位的趋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我院影像技术专业近年毕业生的综合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我院省级示范校建设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我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在调查内容范围内,学生对学院的教学、教育和就业有着自己的想法,为学院示范校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审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从而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作者:曹家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均1日2次餐前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似,但优泌乐25组平均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组,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相比优泌林70/30,优泌乐25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何铁斌;凌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组;治疗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组,通过8周治疗后,进行精神状态以及疗效评估。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疗效评估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使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间45例肝功能异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45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总甲状腺素、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2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亢患者容易存在肝功能异常表现,若患者血清检验指标发生异常,要考虑为肝功能损伤,及时予以治疗。
作者:陈桂明;冯晓鸿;葛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及社会资本办医,本研究以成都市社会办医举措中的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案例为分析对象,包括公立医院改制重组、PPP模式、医联体的经验分析与总结,提出改善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对策建议。
作者:李娇月;张瑞华;赵大仁;孙渤星;何思长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围术期护理的观察组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的优异。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例数减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喻安敏;王昭;张群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生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T细胞也是直接参与关节损伤的效应机制之一[1]。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护理人才,本文从目前国内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阐述现有护理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病及滞后现象,分析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的科学构建,达到优化我国高校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本科护理人才教学水平的目的。
作者:李冉;李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的出台与落实,医院已开始一场跨纵深的变革。人事、编制、薪酬、药品、采购、监管等方面的改革,无一不牵涉到医院的生存,医院党建工作的正确导向和开展是医院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关乎医改成败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党建工作思路、党建工作目标两个方面提出在新医改形势下对医院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作者:陈雨冰;王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细菌中存在的众多信使分子之一,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菌的信号传递、内外环境调理、生物被膜形成等。考虑其对细菌抗生素耐药的物理屏障———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c-di-GM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降解和二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的合成两条途径对细菌内c-di-GMP进行调控, PDE和DGC共处于同一个蛋白中,是一个双功能蛋白酶的两个区域。本文通过综述c-di-GMP的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调控研究的新结果,对c-di-GMP在今后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连健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盆兜法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行确定性固定手术。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死亡,10例效果显著,4例效果良好,总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1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死亡,5例效果显著,6例效果良好,总优秀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患者经术后良好护理,炎症消退,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有助于骨折愈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祖湘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糖浆在置胃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口服利多卡因糖浆,观察2组患者各项指标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置胃管期间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胃管期间运用利多卡因糖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许芬 刊期: 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