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南翔
患者,男,72岁,因“突发气喘1h”入院。既往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 h前突发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发绀,被家属急诊送我院。急诊查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HR120次/min);②QT间期延长(0.36 s);③ST-T改变。查血电解质:血钙1.02 mmol/L,血磷2.70 mmol/L,血钾3.6 mmol/L,血钠142 mmol/L。胸部CT:心脏增大,少量心包积液。当时急诊对症予吸氧平喘处理后,拟“急性心力衰竭,低钙血症”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体温(T)36.0℃,脉搏(P)118次/min,呼吸(R)24次/min,血压(BP)152/100 mm Hg,意识清,精神萎靡,端坐位,面色昏暗,口唇轻紫。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满肺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18次/min,心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予扩血管、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后,葡萄糖酸钙静脉补钙20 mL qd,对症治疗后气喘症状有改善,但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四肢轻微抽搐,四肢麻木,乏力,急查血电解质:血钙0.93 mmol/L,血磷1.72 mmol/L,血钾3.5 mmol/L,追问病史,患者反复手足抽搐2年余,多次在社区就诊,均拟诊为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予查甲状腺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大小15 mm×20 mm,回声均匀),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肿瘤指标未见异常。甲状腺旁腺素9.7 pg/mL,查25-羟维生素D335ng/mL。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给予积极补钙、加用α-骨化醇(罗钙全)治疗1周后,(上接第4754页)复查血钙2.2 mmol/L,血磷1.4 mmol/L住院未再出现手足抽搐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作者:钱军;胡枫雪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比MPR及X线测量股骨头颈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MPR组为150例行髋关节CT检查患者,X线组为同期行骨盆正位片检查的患者,分别测量股骨头大直径和股骨颈小直径,并计算头颈比例。结果 MPR组的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8±0.17;X线组的股骨头颈直径比例为1.45±0.12。 MPR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98±6.18) mm,X线组的股骨头大直径为(42.76±3.98)mm。 MPR组的股骨颈小直径为(27.15±6.12) mm,X线组的股骨颈小直径为(29.16±2.67)mm。结论股骨头颈比例的测量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分型以及异常影像征象的量化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葛卫卫;王华斌;陆文娟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均1日2次餐前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似,但优泌乐25组平均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组,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相比优泌林70/30,优泌乐25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何铁斌;凌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上相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值得关注。
作者:岳文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采用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将12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62例及高剂量组组62例。其中低剂量组服药剂量为15 mg/(kg·d),高剂量组服药剂量为30 mg/(kg·d)。2组患者均口服给药,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高剂量给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高宏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护理人才,本文从目前国内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阐述现有护理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病及滞后现象,分析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的科学构建,达到优化我国高校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本科护理人才教学水平的目的。
作者:李冉;李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予PTCD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成功治愈28例,成功率(93.3%);1例穿刺失败,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引流效果不佳,感染加重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于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CD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郑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患者时在不同时间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T1DM患者进行研究,分为A组、B组,A组在18:00给药,B组在22:00给药。结果A组的空腹血糖(FBG)、早餐餐后2 h血糖(2 h PG)、午餐2 h PG、晚餐2 h PG水平明显低于B组, A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18:00给药治疗T 1DM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较好。
作者:蔡佳莺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初治期间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初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初治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肺结核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肺结核疾病治疗总体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改善肺结核患者初治期间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魏美云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发生便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探究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便秘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荣;黄细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手段分为A、B 2组。A组66例行规范化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B组74例患者初期被误诊为单纯COPD进行治疗,治疗3周~4周后发现病情未减轻后,再次诊断确诊为合并肺结核患者,随即采用抗结核治疗,对比A、B 2组相关指标。结果A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特征较之B组有明显差异。同时,A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97%,明显高于B组的86.49%(P<0.05)。结论对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给予抗结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取得显著的效果,临床上应重视该病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入我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另选取同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93.3%vs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宋荣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小儿慢性脓胸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慢性脓胸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脓胸患儿在接受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玉倩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生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T细胞也是直接参与关节损伤的效应机制之一[1]。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我院影像技术专业近年毕业生的综合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我院省级示范校建设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我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在调查内容范围内,学生对学院的教学、教育和就业有着自己的想法,为学院示范校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审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从而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
作者:曹家龙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胚胎停止发育患者配偶的精液常规和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留取精液标本,利用精液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常规检测,采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试剂盒测定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结果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a+b)%]等主要精液参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和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a+b)%]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与精子密度、活力降低等密切相关,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一项指标。
作者:林雪金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注射,试验组采取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注射,对比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婴儿0岁时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婴儿1岁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抑制母婴乙型肝炎传播中,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较乙肝免疫球蛋白妊娠期注射更具临床优势,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兰崇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细菌中存在的众多信使分子之一,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菌的信号传递、内外环境调理、生物被膜形成等。考虑其对细菌抗生素耐药的物理屏障———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c-di-GM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降解和二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的合成两条途径对细菌内c-di-GMP进行调控, PDE和DGC共处于同一个蛋白中,是一个双功能蛋白酶的两个区域。本文通过综述c-di-GMP的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调控研究的新结果,对c-di-GMP在今后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连健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手术护理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可以归纳为护理技术、护理人员以及管理因素等,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医院手术护理质量。结论医院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将会对患者的康复时间、康复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管理层要能够做好手术室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水平,做好护患沟通,以降低手术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事故的发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作者:何睿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采用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与对照组(牵引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颈部左侧、右侧肌群的积分肌电(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联合颈椎关节调整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金志刚 刊期: 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