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健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组;治疗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组,通过8周治疗后,进行精神状态以及疗效评估。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疗效评估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使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管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管理,统计对比2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指数≥3患者3例占6.98%、获得医疗资源例次2例占4.65%,低于对照组10例占23.81%、11例占26.19%,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为(135.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27.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爱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围术期护理的观察组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的效果要比对照组的优异。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例数减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喻安敏;王昭;张群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盆兜法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行确定性固定手术。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死亡,10例效果显著,4例效果良好,总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1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死亡,5例效果显著,6例效果良好,总优秀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愈患者经术后良好护理,炎症消退,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有助于骨折愈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胡祖湘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发生便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探究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便秘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荣;黄细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总结点触式超声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3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EMS-5和点触式超声探针碎石清石,给予术前护理、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引流管与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30例患者均取得碎石速度快、清石效率高、患者安全的满意效果。结论采用点触式超声探针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全面而系统的围术期护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卞玉霞;黄永斌;卓冬砚;鲁蕴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胚胎停止发育患者配偶的精液常规和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留取精液标本,利用精液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常规检测,采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试剂盒测定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结果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异常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a+b)%]等主要精液参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和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率和前向运动精子[(a+b)%]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与精子密度、活力降低等密切相关,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一项指标。
作者:林雪金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为预防保健干预、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站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卡片,对普查对象常规进行系统妇科检查。结果609例受检者中妇科病总人数483例,患病率为79.31%;患病率前三位是宫颈炎29.23%,阴道炎18.72%,子宫肌瘤16.26%。其中宫颈炎、阴道炎31岁~40岁患病率高,分别为43.41%,25.82%;子宫肌瘤41岁~50岁患病率高,为20.41%。放置宫内节育器201例,占总人数33%,其中节育器异位24例,异位率11.94%。结论定期对纺织女工开展妇科病普查,规范防治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女工进行重点干预,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避孕节育效率以及妇女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童樱;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焦虑症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7.46±1.68)h和(9.84±1.65)h,睡眠质量评分为(91.57±2.52)分;对照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分别为(3.15±1.01)h和(11.04±1.08)h,睡眠质量评分为(55.16±0.7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政仁;罗俊梅;喻露杨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按照临床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及院外带管的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共30例,显效28例占93.33%(指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无并发症发生),有效2例占6.67%(指一次穿刺成功或者多次穿刺成功,发生并发症但经过护理后能有效使用),无效0例0.00%(指穿刺失败或者穿刺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满意度30例,100.00%。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实施护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有效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仲文艳;石明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70/30组,均1日2次餐前注射,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的空腹血糖(FBG)、平均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相似,但优泌乐25组平均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组,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相比优泌林70/30,优泌乐25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
作者:何铁斌;凌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婴儿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划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注射,试验组采取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注射,对比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婴儿0岁时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低,且婴儿1岁时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抑制母婴乙型肝炎传播中,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期注射较乙肝免疫球蛋白妊娠期注射更具临床优势,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新生儿乙肝感染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兰崇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18岁~45岁的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Hcy水平;将病例组按Hcy水平分为2组,比较2组之间的基本特征。结果病例组的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男性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病例组的组内比较,较高Hcy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Hcy正常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能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伴有高血压的青年男性应常规筛查Hcy,对防治青年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桂芬;林枫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糖浆在置胃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口服利多卡因糖浆,观察2组患者各项指标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置胃管期间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胃管期间运用利多卡因糖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及自行拔管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许芬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压疮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10月我院上报的247例院外带入的压疮患者进行跟踪、督查,对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和修正对策,1周后再次督查,观察修正后的效果。结果首次督查发现护理缺陷比例高达57.89%;经指导和纠正,1周后再次督查中,护理缺陷比例降至26.72%。讨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业务和沟通技能培训,重视压疮护理工作落实,加强压疮护理质量管理,是减少压疮护理缺陷、提高压疮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凤妹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予PTCD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30例患者,成功治愈28例,成功率(93.3%);1例穿刺失败,行急诊开腹手术治疗;1例术后引流效果不佳,感染加重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于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PTCD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郑洲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评价高位折叠缝扎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3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18例)采用高位折叠缝扎注射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直肠缝扎注射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排粪造影的变化,统计好转治愈率。结果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折叠缝扎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疗效优于直肠缝扎注射术。
作者:李志鹏;苏云;刘红丽 刊期: 2015年第34期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证实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中,年龄26岁~83岁,钼靶X线表现:①不规则肿块43例,其中肿块伴毛刺25例,肿块伴分叶18例;②钙化38例,其中仅单纯钙化18例,肿块伴钙化20例,仅表现为钙化18例;③淋巴结肿大16例,仅肿块伴腋窝淋巴结肿大14例,仅钙化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④远处骨转移5例,胸锁关节转移2例,胸骨体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腰椎转移1例。结论 Luminal B型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翁丽强;王红燕;吴志娟;朱玉春 刊期: 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