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高宏飞

关键词:克拉霉素, 不同剂量, 慢性鼻-鼻窦炎,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对采用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将12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62例及高剂量组组62例。其中低剂量组服药剂量为15 mg/(kg·d),高剂量组服药剂量为30 mg/(kg·d)。2组患者均口服给药,疗程为1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低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高剂量给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环二鸟苷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调控研究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细菌中存在的众多信使分子之一,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菌的信号传递、内外环境调理、生物被膜形成等。考虑其对细菌抗生素耐药的物理屏障———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的影响,c-di-GM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降解和二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的合成两条途径对细菌内c-di-GMP进行调控, PDE和DGC共处于同一个蛋白中,是一个双功能蛋白酶的两个区域。本文通过综述c-di-GMP的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调控研究的新结果,对c-di-GMP在今后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连健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我国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护理人才,本文从目前国内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阐述现有护理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病及滞后现象,分析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通过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的科学构建,达到优化我国高校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本科护理人才教学水平的目的。

    作者:李冉;李昕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过多的女性患者108例,所有患者止血后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分界情况,观察内膜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同时显示血流信号,测量血流频谱,记录其阻力指数,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统计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诊断的患者为108例,病理学诊断的患者为90例,其余18例患者诊断结果为正常,符合率为83.33%(90/108)。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部分不典型病例需动态观察,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胡碧娟;黄志平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PBL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施行P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护生成绩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带教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体检5岁~10岁儿童6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在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串联质谱仪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试验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22.88±1.78)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1.12±2.2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69±3.03)ng/mL;对照组儿童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为(31.88±4.54)ng/mL,其中维生素D3测定水平(29.18±2.44)ng/mL,维生素D2测定水平(3.86±4.09)ng/mL。2组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测定水平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偏低,而且以血清维生素D3水平偏低为主。

    作者:吕翔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入院时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相应护理后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干眼症状评分、泪腺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染色(FL)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减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及抑郁,缩短术后干眼症病程,预防干眼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阴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管理,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管理,统计对比2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指数≥3患者3例占6.98%、获得医疗资源例次2例占4.65%,低于对照组10例占23.81%、11例占26.19%,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为(135.2±6.1)分,高于对照组的(127.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爱梅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按照临床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及院外带管的护理。结果置管患者共30例,显效28例占93.33%(指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无并发症发生),有效2例占6.67%(指一次穿刺成功或者多次穿刺成功,发生并发症但经过护理后能有效使用),无效0例0.00%(指穿刺失败或者穿刺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满意度30例,100.00%。结论对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的实施护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有效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仲文艳;石明兰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尿毒症发生多处皮肤破溃1例护理体会

    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皮下组织失去正常所需营养而致组织坏死溃烂。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能减轻急性炎症时的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漏出,也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其副作用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水肿、皮肤变薄等;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创面愈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对机体有免疫抑制作用。我科于2014年12月19日收治1例尿毒症患者,予口服激素和定期静滴细胞毒药物治疗期间,先发生骶尾部的压疮,后肛周及会阴部新增多处皮肤破溃。我们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和全身营养支持,采用换药等方法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宏芳;高兰英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三明市纺织女工609例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为预防保健干预、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我站统一制定的妇科普查卡片,对普查对象常规进行系统妇科检查。结果609例受检者中妇科病总人数483例,患病率为79.31%;患病率前三位是宫颈炎29.23%,阴道炎18.72%,子宫肌瘤16.26%。其中宫颈炎、阴道炎31岁~40岁患病率高,分别为43.41%,25.82%;子宫肌瘤41岁~50岁患病率高,为20.41%。放置宫内节育器201例,占总人数33%,其中节育器异位24例,异位率11.94%。结论定期对纺织女工开展妇科病普查,规范防治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女工进行重点干预,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避孕节育效率以及妇女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童樱;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手术室护理隐患的评估与对策探讨

    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急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具有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重、器械设备多、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手术项目的开展,导致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十分必要。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护理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王红;丁元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采取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2组发生便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探究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对于预防便秘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锦荣;黄细君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恒温匀速鼻饲在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恒温匀速鼻饲在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的腹泻、胃潴留、反流误吸、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工作量也明显减轻。结论采用恒温匀速的鼻饲方法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珊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小腿节段性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皮瓣与VSD组合性选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皮瓣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组合性选择在小腿节段性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小腿节段性毁损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对创面进行皮瓣修复和(或)结合VSD、游离植皮技术修复。结果25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6个月。25例患者中优8例(32.00%),良好13例(52.00%),尚可3例(12.00%),差1例(4.00%)。结论皮瓣与VSD应综合性使用,以佳功能形态恢复为目的,少副损伤为参照。软组织缺损创面仅需覆盖者,单纯植皮;严重深部毁损、合并感染需肌皮瓣修复者,部分可使用VSD优化创面,简化为植皮或者筋膜皮瓣修复。应避免VSD引流肉芽修复过盛所致肌腱瘢痕粘连,部分可选择舍弃负压引流而直接皮瓣修复。

    作者:任一;李溥;陆永刚;唐广应;岑石强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初治肺结核患者行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肺结核患者初治期间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肺结核初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肺结核疾病初治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肺结核疾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肺结核疾病治疗总体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改善肺结核患者初治期间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魏美云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管生成T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生成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T细胞也是直接参与关节损伤的效应机制之一[1]。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抗抑郁焦虑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组;治疗组80例为抗消化不良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组,通过8周治疗后,进行精神状态以及疗效评估。精神状态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疗效评估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75%(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使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郭兰洁;王超智;吴光辉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结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取抬高T形管引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T形管引流。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形管引流护理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引流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小娟;喻宣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均予以血液灌流治疗,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时间、病死率以及反跳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ChE活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死亡、反跳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环节。

    作者:贾瑞 刊期: 2015年第34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月红 刊期: 2015年第3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