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彦斋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自然分娩产妇4大死亡原因之首,我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报道,产后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为34.1/10万。此外产后出血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丧失生育能力以及脑垂体坏死(席汉综合征)等。保障“母亲安全”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1],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预防和控制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众多原因中以宫缩乏力为常见,尤其是产后2h内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其次为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妊娠合并症等。宫缩乏力可因产妇精神高度紧张,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急剧增加,导致子宫肌肉过度伸展,以致弹性降低回缩受到影响而引起产后出血;各种原因所致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科合并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各种原因致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流产史等,均可影响宫缩,从而不能关闭胎盘附着子宫壁处的血窦而致出血过多[2,3]。现将自然分娩者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黄灿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优质服务在消毒供应室的实施效果,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服务的措施及效果,统计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常见的工作差错情况,对比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全面实施优质服务后的2013年较实施前的2011年,工作差错发生的范围、频次、涉及岗位和人员均有明显减少,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服务收到显著的效果,今后应持续完善和改进,终达到临床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理想目标。
作者:张爱菊;杜红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护理人员可能为求方便、节省时间,在静脉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会习惯性地问:“XXX是吧?、你是XXX吧?”,特别是一些临床实习护士和到岗不久的新进护理人员,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由此引发的输错液现象不在少数。因为在问患者信息时即使护理人员叫错患者名字时部分患者在没有听清或听到错误名字后仍可能会习惯性地支应一声,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患者,这样会严重误导护理人员致使发生错输液。所以护理人员在执行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应让患者本人或家属(患者有构音困难时)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护理人员进行核对,这样便能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避免输错液体事件的发生。在此也提醒广大护理人员,特别是临床实习护士和新进护理人员,临床中一旦出现输错液,应坦然面对,切勿回避掩盖,要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及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积极沟通,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428例LC患者术中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28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术后出血、感染及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及仔细观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耐受性较差,应激反应不如年轻人灵敏,大多数患者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使老年肺炎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1]。加强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等有重要作用[2]。笔者总结了我科对62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可琴;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基础护理技术是满足护理对象对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做好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当代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就合作学习这一特定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袁水香;石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肺心病的临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25例患者均空腹血糖<7.0 mmol/L,肺心病并发症患者得到好转,较对照组提高24%。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心病疾病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护理。方法对50例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经过对50例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其易患乳癌的原因,在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后,均能够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乳癌的易患因素与不良心理状态、自身的文化素质、社会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作者:罗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护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近年来医院只注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而忽略了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1]。笔者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际工作中与临床科室配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感染,对照组11例发生感染,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试验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妇科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感染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明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调整药物、自我监督和测量血压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结论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确保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巧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雾化吸入广泛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临床上雾化吸入应用及护理进行分析、综合以及归纳,综述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概况,为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和护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从而使之在临床上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作者:赵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喉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的护理方法相同,出院时身体状态无差异。出院时,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出院指导,术后6个月统一问卷调查,比较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87.36±1.34)分,心理状态评分(14.26±2.36)分;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62.44±3.16)分,心理状态评分(32.58±2.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加强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解决了护理不足引起的生理、心理的不适应问题,是值得推荐的护理方式。
作者:刘秀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3例,不实施术前访视;观察组93例,实施术前访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来我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5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疏导,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术中配合情况、痛觉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结果干预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反应,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护理情况。术前做充分准备,加强其心理、身体护理;术后认真落实护理常规,防止感染及阴道出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本组51例子宫全切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向明;舒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小儿肥胖现象日趋严重,肥胖率迅速上升,小儿肥胖症已成为一个困扰社会和家长们的问题。我社区参照WHO儿童肥胖诊断标准,依据我国现行的身高标准体重表,高于标准体重20%为肥胖,对2011年-2012年在我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服务的0岁~6岁儿童共1819人进行筛查,检出肥胖儿123例(检出率为6.8%)。对本社区的肥胖儿进行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培养护士的观察力及反应力,提高业务技能。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小儿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行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36例展开全面健康教育。对2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家长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家长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宪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救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44.2±17.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0.0±21.5)min,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时间,积极进行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王林果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