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苏兰芬

关键词:胃癌, 术后, 心理干预,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3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分设为心理干预组和心理干预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后第10 d~3个月进行心理护理,采用宣教、示范与家属干预、推进性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医疗护理。2组分别于术前3d、术后10 d~3个月每月1次监测血清免疫指标。结果2组血清IgG、IgA、IgM、C3、C4、术后1个月开始回升,且干预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至术后2个月~3个月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服务的观察与探讨

    目的:观察优质服务在消毒供应室的实施效果,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服务的措施及效果,统计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常见的工作差错情况,对比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全面实施优质服务后的2013年较实施前的2011年,工作差错发生的范围、频次、涉及岗位和人员均有明显减少,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服务收到显著的效果,今后应持续完善和改进,终达到临床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理想目标。

    作者:张爱菊;杜红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3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分设为心理干预组和心理干预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后第10 d~3个月进行心理护理,采用宣教、示范与家属干预、推进性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医疗护理。2组分别于术前3d、术后10 d~3个月每月1次监测血清免疫指标。结果2组血清IgG、IgA、IgM、C3、C4、术后1个月开始回升,且干预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至术后2个月~3个月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苏兰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及护理的重要场所,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成为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很有必要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曹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调整药物、自我监督和测量血压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结论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确保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巧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其他合并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重点地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治愈80例,好转23例,转上级医院9例,伤重死亡8例。结论严密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演变,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实施有效护理,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郭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心理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来我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5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疏导,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术中配合情况、痛觉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结果干预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反应,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感染,对照组11例发生感染,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试验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妇科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感染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明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加快机体康复进程。

    作者:王雪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无产科并发症的24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开展传统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分别观察2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恐惧、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恐惧状态、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分娩状况,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急诊科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干预组100例患者接受全面优质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心理障碍,使护理流程更加标准化,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及时解决安全隐患,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在急诊科广泛推广。

    作者:罗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28例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428例LC患者术中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428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术后出血、感染及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及仔细观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明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乳癌患者50例心理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及护理。方法对50例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经过对50例乳癌患者的社会心理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其易患乳癌的原因,在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后,均能够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乳癌的易患因素与不良心理状态、自身的文化素质、社会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作者:罗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喉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的护理方法相同,出院时身体状态无差异。出院时,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出院指导,术后6个月统一问卷调查,比较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87.36±1.34)分,心理状态评分(14.26±2.36)分;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62.44±3.16)分,心理状态评分(32.58±2.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加强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解决了护理不足引起的生理、心理的不适应问题,是值得推荐的护理方式。

    作者:刘秀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对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实施阿奇霉素连续静脉滴注与常规儿科肺炎护理,疗程均为2周~3周,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阿奇霉素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育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惊厥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存活者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影响儿童脑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必须紧急处理并寻找原因。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惊厥分析如下。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基础护理技术是满足护理对象对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做好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当代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就合作学习这一特定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袁水香;石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唐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采用OLYMPUS OTV-SI型电子喉镜,配电脑图文工作站,并配活检钳、息肉钳等。对500例患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后作出诊断,对耳鼻咽喉部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咽喉部异物取出等治疗并做好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结果慢性咽喉炎92例,声带息肉73例,声带小结69例,咽部异物56例,腺样体肥大29例,声带麻痹17例,其他164例,均得到相应的适当处理。结论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中用途广泛,其图像较纤维喉镜清晰,同时可锁定瞬间图像,与电脑连接保存图像数据资料,利于疾病的诊治,而全面、细致的护理是诊治耳鼻喉科疾病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作者:魏艳艳;庞富连;张清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口腔外科术后护理中口腔冲洗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口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口腔冲洗进行术后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及口腔清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口腔清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口腔冲洗可有效降低口腔伤口感染率,提高口腔清洁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沈应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手术护理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与改进,新术式的广泛推广应用,给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鼻内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手术方式,应积极开展针对鼻内镜手术相关护理的临床研究,构建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体系,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接受更为高效、舒适的临床治疗,为早日恢复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江玲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