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爱芹;胡秀梅;巩梅芳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经过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心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康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高龄老人指的是年龄≥80岁的老年人[1]。高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导致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的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多[2]。髋部骨折不仅会造成压疮,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手术治疗可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36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予以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岚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50指)对照组以及50例(50指)干预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50例患者应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后的存活率,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屈艳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应用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
作者:郭志蕾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琴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计划随访表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遗症出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试验组制订计划随访表,并协同康复师一起家访,督导检查家庭康复的效果。结果试验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按计划进行随访,协同康复师一起家访,能让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坚持家庭康复训练,改善和保持残存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廖英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术前访视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安全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择期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变化及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
作者:何淑君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所有患者经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后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完成后即进行介入逆流溶栓治疗,通过脉冲法缓慢推注尿激酶。患者术后均服用华法林、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给药时需对患者膝上扎止血带进行加压。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股静脉穿刺溶栓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侧疼痛感全部消失,下肢无水肿和紫黑色现象。患者均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周均可自如行动。结论介入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且无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而科学的临床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提高新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集体授课、护理查房、典型护理病历讨论、终末质控缺陷分析等方法,对我院工作3年以内的新护士116名进行为期2个月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比较。结果通过培训提高了新护士对护理文件在医疗举证责任倒置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培训前后考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培训提高了其观察病情的能力,增强了其法律意识,是减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美蓉;关国琼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护理组长负责制的措施和方法,比较护理前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及消毒隔离各项评分及护理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及消毒隔离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护理前后家属满意度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ICU质量管理中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玉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流程优化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改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手术前后膝屈伸肌力改善程度和患健侧周径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膝屈伸肌力改善程度和患健侧周径均显著优于术前、术后1周,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护理流程优化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减轻肌肉萎缩和肢体僵硬,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海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2011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结果2组心率、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术则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来看,试验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内护理可影响到手术效果、术后恢复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得到满足。结果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中,可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均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结论人性化护理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舒适地度过手术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分别为88.23%,94.12%,对照组依从率、满意率为73.53%,70.59%,2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率。
作者:黄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幼儿的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善,烧伤、烫伤后极易引发感染并发症,若烧烫伤后治疗不及时、护理不恰当,容易使幼儿病情加剧,故须加强烧伤、烫伤儿童的临床护理。小儿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比较差,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精心周到的照顾,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曹艳春 刊期: 2014年第27期
体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从生理机能、形态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近年来,诸多医家开始深入研究儿童体质,在研究中发现,同一年龄段的儿童有胖瘦高低、喜静好动之分,也有睡眠好差、多汗无汗之分,还有食量多少、便干便稀之分,而这些不同的体质使得儿童在同一致病条件下会出现病与不病,对同一药物出现不同反应的情况[2]。由于儿童五脏六腑成而未全、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脾胃易伤、神气怯弱的特点,决定了儿童在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特点,这些理论为儿童体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结合诸多医家的研究进展,对儿童体质形成的因素及养护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王凌卿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143例血液透析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9例。其中血栓形成8例,导管血流不畅13例,感染11例,局部出血血肿5例,导管脱出2例。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但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贾新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15名大专在校护生的问卷调查及护理实践操作中洗手情况的分析,了解目前在校护生手卫生的认知现状,发现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李吾菲 刊期: 2014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建立护理人才储备库的可行性。方法设定考核条件和方法,通过民主投票、理论考试、演讲答辩、操作考核等形式,选拔出4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养,进入护理人才储备库。结果我院于2011年-2013年培养出一批护理人才,高学历的护理人才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护理人数达74.39%。结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容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建立县级医院护理人才储备库是可行的。
作者:吴春泉 刊期: 2014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