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通告

关键词:
摘要: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质量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确保其在临床用药中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方法质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18(3.9 mm×150 mm),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403 nm;安全性评价参考药典方法采用豚鼠进行过敏反应,采用小鼠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红花黄色素进样量在1.163~5.817μg 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6%,相对标准偏差(RSD)=2.79%(n=5)。过敏反应和异常毒性均合格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对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郭鑫儒;李炜宾;安全;秦秀军;李曙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接受并治疗了2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用托瑞米芬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明元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辨证论治思维探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三大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断治疗,指导处方用药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是实践医学,临床诊断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甚至有时常迷罔,不知从何下手,通过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机,辨时间(气候),辨气色体质(分五行之人),辨证候,辨舌脉,审察患者强弱虚实,同时不忘与整体观念有机结合,以防过分强调辨证分型,有失偏颇。中医临床各科的辨证分型治法,每一种疾病都分各种证型,需要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有其简便易学的一面,也有机械教条的一面,如遇到脉证不典型和特殊病证就难以分型,甚至无证可辨,影响到临床处方用药。这点在《金匮要略》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对脏腑辨证更多的来自经验和直觉,且叙述证型大多简便直观,但需要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去体悟。直觉思维-灵感的敏悟,来自于对经典的熟读与记诵,尤其是四大经典,延展性的中医文化渊源,甚至要读《周易》与《老子》,往往有时能获得启发性思维,这些学术源渊往往有传承和互补的效果。

    作者:胡明珠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5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接受了腹部探查,在治疗上有39例患者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有9例患者接受了胆囊部分切除联合取石治疗,有7例患者根据建议去了医疗设施好的上级医院接受了胆囊造瘘术。共有46例患者达到治愈效果,其治愈率为83.64%,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82%。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该加强早期观察诊断,针对性给予相应手术治疗,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勇进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医院药房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

    通过对我院药房管理的调查,发现药房管理中存在很多缺陷有待完善和改进,而这一共性问题对患者以及医院的影响都是极大的。本文通过对药房管理中的问题以及相关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不仅能为我院药房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帮助,也能为其他医院药房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溃疡复发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溃疡无复发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知识、不良生活方式、水杨酸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情况、治疗依从性、溃疡类型、情绪、Hp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缺少42.00%、存在不良生活方式36.00%、水杨酸类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情况18.00%、治疗不依从48.00%、情绪紧张26.00%、Hp感染58.00%,高于对照组的22.00%,14.00%,4.00%,24.00%,8.00%,24.00%(P<0.05),是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掌握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的适应证和剂量、根除Hp以阻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生化汤加味治疗妇女产后恶露不绝42例

    目的:探讨生化汤加味治疗妇女产后恶露不绝的效果。方法将84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分为采用中医药生化汤加味治疗的观察组,与西医药之清宫、缩宫素注射、抗生素应用等联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汤加味相当于西医的“刮宫”治疗,具有活血祛瘀作用,对妇女正常产或小产都可以起到清洁治疗,帮助产妇尽快恢复。

    作者:牛爱琴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诊断学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校农村医学专业2个班,每班60人,分别作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2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的教学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王艳妮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方法选取到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62例,从接种操作、儿童预检、接种部位等进行预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发生率为4.8%。结论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可从接种操作、部位选择等方面进行预防,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百乐眠胶囊与多巴丝肼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与多巴丝肼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百乐眠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28 d时的国际不安腿综合征评估量表(IRL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7 d、14 d、28 d时的 IRLS 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7 d、14 d、28 d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7 d、14 d、28 d时的PSQL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的评分(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乐眠胶囊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光元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2011年-2013年东北塘入托儿童接种查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了解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持有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状况,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方法对我街道2011年-2013年新入学入托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证的查验。结果2011年-2013年我街道的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完成较好,查验率100%,补证率100%,平均补种率96.6%。结论近3年东北塘街道的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都完成较好,但仍需加强计划免疫的宣传,提高家长与学校的认知度,卫生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将查漏补种工作顺利完成。

    作者:王瑜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超声检查对眼球钝挫伤的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眼球钝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眼球钝挫伤患者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9例受检者中检出阳性病例73例,其中视网膜剥离7例,玻璃体浑浊66例。结论 B型超声检查对眼球钝挫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优越性,尤其在屈光介质浑浊时。

    作者:张英;吴仲杰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我院新生儿母婴同室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状况。方法对2013年我院住院分娩母婴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新生儿1744例,母婴同室1526例,母婴同室率为87.5%。结论强化管理,提高母婴同室率是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庆梅;黄秀群;何文婵;杜薇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高压氧对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后GCS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GCS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文利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将5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病例,按照1∶1比例选择50例非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病例,比较2组患者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存在合并症76.00%、发生误诊14.00%、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8.00%、住院时间(12.78±5.14)d、病死率8.00%,高于非老年组的26.00%、4.00%、34.00%、(7.45±3.16)d、0.00%,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为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58.00%、麦氏点压痛58.00%,低于非老年组的86.00%、84.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体征不明显,误诊率高,病理变化严重,预后较差,应及时诊断及早手术。

    作者:储萌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太原市AIDS 213例流行特征及机会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流行特点及机会感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结构性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临床特征、机会感染传播途径等临床资料。结果213例患者中男151例(70.89%),女62例(29.1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所占比例高(38.03%);年龄20岁~40岁者多(58.69%);传播途径中经性传播途径为首位(58.69%);机会感染中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念珠菌感染居前三位,分别占21.13%,15.49%,8.92%;治疗转归中好转占77.93%。结论太原市AIDS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程度偏低;传播途径以性传播径为主;机会感染中以结核病、PCP、真菌感染、带状疱疹、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主,AIDS患者机会感染治疗效果好。

    作者:岳建军;张海雷;张卓彦;梁变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通过影像学以及细胞学检测确诊为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23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重点分析其超声一般表现以及弹性成像表现。结果230例患者均表现为低回声,按照病灶形态,形态规则有180例(78.3%),形态不规则有50例(21.7%);边缘模糊有200例(87.0%)),边缘锐利有30例(13.0%);弹性成像为Ⅰ型105例(45.7%),Ⅱ型104例(45.2%),Ⅳ型21例(9.1%)。结论单发局灶型甲状腺炎未表现出典型的甲状腺炎超声特征,反而与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类似,且弹性成像显示质地较为绵软。

    作者:于虹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脐带脱垂的发生原因及应急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发生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脐带脱垂的产前因素和产时因素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结果2组孕产妇的年龄、体重、孕产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先露异常、胎膜早破、胎头高浮、脐带过长、双胎、羊水过多的产妇,脐带脱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先露异常、胎膜早破、胎头高浮、脐带过长、双胎、羊水过多是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对其高危因素做好脐带脱垂的应急处理,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伊文军;伊绵绵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踝关节骨折60例手术治疗体会

    踝关节是人体大的负重关节,其移位骨折如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将造成严重残疾。现结合我院2011年-2013年踝关节骨折脱位60例患者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5岁~67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45例,车祸伤5例,扭转6例,高空坠落伤4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31例。单踝骨折14例,双踝骨折31例,三踝骨折15例,合并下胫腓分离9例。骨折类型:根据Lauge-Hansen分型方法,旋后内收型15例,旋后外旋型28例,旋前外展型16例,垂直压缩型1例。

    作者:彭云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阑尾炎性包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洪兴;汤玉松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