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龙梅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检查是周围型肺部病变重要的诊断技术[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间对周围型肺部小病灶穿刺诊断的体会,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彬;李华圣;郑建雄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龟头完全外露。如果包皮盖住尿道外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外口和龟头,称为包皮过长;当包皮口过小,包皮完全包绕阴茎头时,称为包茎。包茎及包皮过长易积存污物,引起阴茎头部炎症和湿疹,也可造成性交时阴茎头部嵌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包皮切除手术是临床非常常见的门诊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自发来院要求包皮切除手术人数也明显增加,可见包皮过长或包茎也引起患者自身的重视。包皮切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①出血及血肿;②感染;③包皮切除不当;④尿瘘;⑤阴茎头损伤等。笔者一直在临床中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既可美化切口又能减少并发症的术式。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行改良式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正洲;吴晶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科学管理是事业前进和工作发展的推动剂,也是一个单位步入正轨、聚集合力、稳步发展的奠基石。我中心在的发展历程中,紧扣科学管理这一主线,不断凝练、不断升华,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实际、立足长远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中心疾控工作全面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探讨科学管理在新时期疾控工作中的运用,现将我中心10年来科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40例随机分成硬膜外阻滞(CEA组)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组)各20例,另随机抽取40例未施行分娩镇痛者作为对照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差异无显著性。在分娩镇痛方面,CSEA组镇痛效果优于CEA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适用于分娩镇痛,CSEA法比CEA法镇痛效果更佳。
作者:陆伟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评价急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分别采用经皮肾造瘘术、经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感染性休克,10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25例获得随访1年~2年,未出现患肾切除。结论急诊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钦棋;李隘卿;陈建德;张永良;林超禄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对326例临床诊断为HIE及颅内出血的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主要采用5 mm×5 mm层厚、间距法;部分病例选择第2~8层采用5 mm×5 mm层厚、间距,其他层面采用10 mm×10 mm层厚、间距的方法进行扫描。并对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41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HIE,累及额叶为多见,共225例,其中单纯累及额叶45例,累及2个以上脑叶180例;多脑叶弥散性低密度影16例;合并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小量出血86例(大面积出血病例被除外)。分度为Ⅰ级35例,Ⅱ级157例,Ⅲ级36例,Ⅳ级13例。结论 CT值下降是诊断HIE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者:谢钊;沈本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上腹痛患儿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上腹痛就诊我院,排除肺炎、腮腺炎、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肝脏疾病以及肠道和胆管感染等情况的226例患儿进行血、尿淀粉酶检测及部分行腹部B超检查。结果226例患儿尿淀粉酶增高77例,占34.07%,其值为:401~500 IU/L 16例,501~600 IU/L 16例,601~800 IU/L 18例,801~999 IU/L 10例,1000 IU/L以上17例;血淀粉酶增高8例,占3.54%,其值为:201~400 IU/L 2例,401~500 IU/L 3例,>500 IU/L 3例。结论急性胰腺炎在上腹痛患儿中所占比例不小,不容忽视。上腹痛患儿尿淀粉酶检查阳性率较血淀粉酶高,且尿标本易取,患儿容易接受,同时尿淀粉酶检查价廉。故对病程1d~2d以上的上腹痛患儿,应注意检查尿淀粉酶。
作者:罗莹;李秀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儿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微生态制剂,观察组56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疗程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腹泻停止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对提高疗效、缓解腹泻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覃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局麻+监护下颅骨钻孔(单孔)血肿腔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2年5月经颅脑CT及MRI诊断明确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6例,实施钻孔引流术的情况。结果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颅骨钻孔血肿腔外引流术后,临床症状消失30例,症状改善6例,住院时间7 d~15 d,平均9 d,无1例死亡。2 d~14 d复查CT,36例血肿均消失,8例颅内少量积气、积液,无1例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恢复快,费用低,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申彦杰;杨松;成文平;朱金钊;张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59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3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卵巢功能。结果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肌瘤体积显著缩小,但对患者的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邢智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泪囊炎早期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112例11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采取经泪囊区按摩、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治疗。结果泪囊区按摩加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治愈78例80眼;泪道冲洗治愈24例27眼;泪道探通治愈3例3眼;有7例无终结果记录。治愈患儿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早就诊、早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薛凤蕊;李金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性教育(sex education)主要分为学童、青春、成人、婚前、夫妻、老年期六个阶段,虽然性教育已是世界上许多学校的课程之一,在许多国家仍备受争议:要有多少内容,何种年龄的学童需要被教育,生殖器官及功能、避孕和安全性行为,道德教育要不要包括在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性方面的话题仍有许多讨论。
作者:刘冬强;罗特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提高阳性率的胸水涂片抗酸杆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破坏红细胞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96例随机采样的胸水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只采用离心沉淀涂片,改良法采用蒸馏水破坏红细胞后取离心沉淀物涂片。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3%,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0.42%(P<0.05)。结论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相比较直接涂片法有显著性差异,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其可作为综合性基层医院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珍;张杰;周璐;罗桂根;邓志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PBL与LBL双轨教学法在大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上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系新生2个班分别进行LBL教学及PBL+LBL教学,对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PBL+LBL教学组的总成绩及实验成绩明显优于LBL教学组的学生。结论 PBL与LBL双轨教学法在大专人体解剖学教学上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可行性。
作者:曹妍群;罗特坚;刘东强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经济、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然而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针次增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使得预防接种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预防和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减少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的烦扰,笔者认为应认真落实好日常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规范疫苗进货渠道、保持接种环境舒适干净、仔细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把预防接种的潜在不良反应因素扼制在萌芽状态。
作者:邱仁祖;周志华;周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科2006年2月-2008年1月期间经胃镜证实的老年消化性溃疡68例,与同期收住的120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明显诱因,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结论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应重视胃镜检查,去除诱因,注重抗幽门螺杆菌、并发症的治疗,适当延长疗程以减少复发率。
作者:田亚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2012年收治的16例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本组16例在明确心律失常系颈心综合征引起后,治疗原发病,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结论颈心综合征发作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颈椎病会提高抗心律失常疗效,临床上要提高对颈椎病导致心律失常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治。
作者:赵淑萍;尉双玲;郎明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从而避免并发症,提高基本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血管性介入治疗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出现穿刺道周围血肿7例,经二次压迫止血成功;血管夹层3例,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夹闭假腔,1例住院观察后无不良反应;假性动脉瘤1例行局部加压包扎24 h后,无复发;导丝导管通过困难3例,2例引入长鞘管,1例改行肱动脉穿刺;动脉鞘插入困难2例,用尖刀片扩大皮肤切口后动脉鞘顺利置入。无死亡病例。结论扎实掌握介入治疗技术基本功,规范化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强;赵文瑞;孙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