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昌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和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赖汉林;黄幼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50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TOSHIBA SSA-660A超声诊断仪观察血管瘤部位、瘤体大小、数目、形态、内部和边缘回声特征,并测量肿瘤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等参数。结果血管瘤位于肝左叶22例、肝右叶28例;单发45例,多发5例;病灶直径(3.64±2.09) cm。B超声像表现高回声型38例(76.00%),低回声型9例(18.00%),混合回声型3例(6.00%)。彩色多普勒内动脉血流型2例(4.00%),Vmax(47.78±5.23) cm/s,RI 0.44±0.07;外周进入肿瘤内动脉血流型3例(6.00%),Vmax(56.31±6.36) cm/s,RI 0.52±0.08;外周绕行动脉血流型20例(40.00%),Vmax (94.38±11.23) cm/s,RI 0.64±0.13;肿瘤斑块血流型25例(50.00%),Vmax(42.42±4.97) cm/s, RI 0.42±0.07。结论肝血管瘤超声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瞿红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经济、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然而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儿童预防接种针次增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使得预防接种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预防和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减少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者的烦扰,笔者认为应认真落实好日常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规范疫苗进货渠道、保持接种环境舒适干净、仔细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把预防接种的潜在不良反应因素扼制在萌芽状态。
作者:邱仁祖;周志华;周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儿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微生态制剂,观察组56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疗程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腹泻停止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对提高疗效、缓解腹泻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覃丽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注射给药法是《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一。臀部肌内注射是注射法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注射法,我国目前临床上臀部肌内注射仍以臀大肌为常用。所以,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我校教师重点讲授及演示臀大肌注射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真人试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作者:马婷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剖宫产产妇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2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2 h内和24 h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产后出血率为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0.2%);第三产程时间(3.6±1.5)min,明显短于缩宫素组[(6.0±2.2)min];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第三产程短,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高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1基本情况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位于启东市北部沿海,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区有35个村,总户数7万余,总人口17.8万,其中常住人口近16万。全镇医疗服务体系由吕四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3个分中心、2个分院及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
作者: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收治的59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32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卵巢功能。结果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肌瘤体积显著缩小,但对患者的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邢智利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提高阳性率的胸水涂片抗酸杆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破坏红细胞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96例随机采样的胸水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只采用离心沉淀涂片,改良法采用蒸馏水破坏红细胞后取离心沉淀物涂片。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3%,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0.42%(P<0.05)。结论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相比较直接涂片法有显著性差异,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其可作为综合性基层医院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珍;张杰;周璐;罗桂根;邓志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蓖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种植,蓖麻子是蓖麻的种子,含有蓖麻毒性蛋白、凝集素及蓖麻碱。蓖麻子可入药,具有泻下作用,也可作为皮肤润滑剂用于皮炎及其他皮肤病的治疗。但生食蓖麻子可致中毒,蓖麻子中毒事件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了解蓖麻子的毒性,做好相关宣传可更好地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及正确处理好中毒事件。
作者:方金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X线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3年来经病理证实的2例肺淋巴管肌瘤患者的X线及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胸部X线表现为纹理增多、增粗,后出现气胸及囊状透光影,但无明显特异性。 HRCT的特征性表现为双肺弥散分布小囊状影及囊腔影,大小不一,直径约0.2 cm~1.0 cm,囊壁薄而均匀,1例伴发气胸。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综合观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靳庆文;袁伟;邓守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从而避免并发症,提高基本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血管性介入治疗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出现穿刺道周围血肿7例,经二次压迫止血成功;血管夹层3例,2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夹闭假腔,1例住院观察后无不良反应;假性动脉瘤1例行局部加压包扎24 h后,无复发;导丝导管通过困难3例,2例引入长鞘管,1例改行肱动脉穿刺;动脉鞘插入困难2例,用尖刀片扩大皮肤切口后动脉鞘顺利置入。无死亡病例。结论扎实掌握介入治疗技术基本功,规范化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强;赵文瑞;孙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2010年收治的28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患者,均在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后,进行Ⅰ期植骨,再进行外固定加压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在3个月~5个月,均为Ⅰ期愈合。26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膝关节僵硬。结论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采用彻底清创、Ⅰ期植骨、加外固定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建江;刘美富;陈本建;李程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城市人群慢性原发性失眠症前瞻性记忆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随机方法对都匀市城区20岁~79岁人群,采用失眠症临床观察调查量表(SPIEGEL)及记忆功能障碍问卷进行统一调查,对疑似慢性原发性失眠症前瞻性记忆功能障碍病例行记忆功能测试。结果5987名调查人群中,发现慢性原发性失眠症前瞻性记忆功能障碍患病人数为26例,患病率为0.43%。其中男18例,患病率为0.62%;女8例,患病率为0.27%,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都匀市城区慢性原发性失眠前瞻性记忆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应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瑛;罗芳;杨兰;姜崇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一般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确诊依据之一就是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俗称“气腹”。上消化道穿孔可以表现出“气腹”,但有“气腹”并不一定就是上消化道穿孔。因为“气腹”不是上消化道穿孔的特异性表现,见到“气腹”就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往往会出现误诊;患者隐瞒病史,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气腹”,更容易出现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严林;修风民;石双胜;丁姿璇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7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及心律失常改善情况。结果37例患者采用CBP治疗后,32例有效,其中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14例(37.8%),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18例(48.6%),总有效率为86.5%。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较治疗前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B型脑钠肽(BNP)下降;随着血清钾、钠、氯恢复正常,心室负荷减轻,心律失常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有效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降低BNP,改善心律失常,短期效果佳。
作者:赵芳;舒进田;徐琴;曹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科2006年2月-2008年1月期间经胃镜证实的老年消化性溃疡68例,与同期收住的120例非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明显诱因,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结论对老年消化性溃疡应重视胃镜检查,去除诱因,注重抗幽门螺杆菌、并发症的治疗,适当延长疗程以减少复发率。
作者:田亚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狭窄、堵塞或者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发生一系列病变的疾病。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诊治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各方面的机制、应用及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罗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地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其可以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1]。检测肿瘤标志物应用多、广泛的样本类型为血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应用于肿瘤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监测肿瘤进展情况等,有时亦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因此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常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其在临床上被滥用[2],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李勋;王昌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