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旋卡多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覃丽霞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 消旋卡多曲,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儿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患儿给予抗病毒及微生态制剂,观察组56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疗程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平均腹泻停止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对提高疗效、缓解腹泻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缩短病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剖宫产产妇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2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2 h内和24 h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产后出血率为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0.2%);第三产程时间(3.6±1.5)min,明显短于缩宫素组[(6.0±2.2)min];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第三产程短,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高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我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管理经验体会

    我院作为全国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试点医院,院领导秉持“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从2012年6月1日起,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新农合参保患者“先住院后付费”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顺应了十八大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势,我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几年来,我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迅速,新农合参保比例和财政补助标准都有了较大提高,新农合结算全市联网,这一创新模式惠及了全县及周边区县的30多万参保患者。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我镇新农合运行情况与分析

    1基本情况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位于启东市北部沿海,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区有35个村,总户数7万余,总人口17.8万,其中常住人口近16万。全镇医疗服务体系由吕四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3个分中心、2个分院及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

    作者: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3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0例均治愈出院,切口无感染,无异物排斥反应,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其操作简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巫才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80例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各40例,将完全性损伤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不完全性损伤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完全性损伤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完全性损伤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低,且完全性损伤组是否经针灸治疗的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育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作者:陈玉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性教育应成为医学专科学校选修课之管窥

    性教育(sex education)主要分为学童、青春、成人、婚前、夫妻、老年期六个阶段,虽然性教育已是世界上许多学校的课程之一,在许多国家仍备受争议:要有多少内容,何种年龄的学童需要被教育,生殖器官及功能、避孕和安全性行为,道德教育要不要包括在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性方面的话题仍有许多讨论。

    作者:刘冬强;罗特坚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颈心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2012年收治的16例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本组16例在明确心律失常系颈心综合征引起后,治疗原发病,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结论颈心综合征发作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明确诊断后积极治疗颈椎病会提高抗心律失常疗效,临床上要提高对颈椎病导致心律失常的认识,避免延误诊治。

    作者:赵淑萍;尉双玲;郎明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直接涂片法与改良法对抗酸杆菌检出率的比较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提高阳性率的胸水涂片抗酸杆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破坏红细胞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96例随机采样的胸水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只采用离心沉淀涂片,改良法采用蒸馏水破坏红细胞后取离心沉淀物涂片。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3%,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10.42%(P<0.05)。结论破坏红细胞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检出率相比较直接涂片法有显著性差异,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其可作为综合性基层医院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推广应用。

    作者:许秀珍;张杰;周璐;罗桂根;邓志敏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PT及APTT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质量控制的因素,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方法结合临床实践,仔细分析PT、APTT的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PT及APTT检测质量控制涉及面广,受检者的状态及用药、标本采集及运送、标本处理及存放过程、仪器与试剂、人员与质控、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PT及APTT检测质量。结论对PT、APTT检验可干预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对各种影响因素要加以控制,尽可能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俊;董卫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在DSA下手术,记录曝光时间并与普通透视机对比。结果本组80例获得随访,76例达骨性愈合,4例10个月后X线复查骨折线仍清晰,愈合率为95%。 DSA下手术曝光时间为18 s~46 s,优于普通透视机下手术。结论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可明确导针及空心钉有无超出股骨颈皮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且大大减少了患者及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

    作者:邱模良;郑彩霞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本刊通告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实施髓内钉内固定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4.08%、术中失血量(219.56±58.45)mL、手术时间(72.54±13.02)min、住院时间(13.98±2.22)d,均少于钢板内固定组的18.37%、(353.30±63.23)mL、(85.80±12.21)min、(18.02±3.34)d(P<0.05);随访(1.54±0.54)年,髓内钉内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钢板内固定组的85.71%(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继续研究推广。

    作者:陈宽明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肺淋巴管肌瘤2例影像学诊断及分析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表现、X线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3年来经病理证实的2例肺淋巴管肌瘤患者的X线及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胸部X线表现为纹理增多、增粗,后出现气胸及囊状透光影,但无明显特异性。 HRCT的特征性表现为双肺弥散分布小囊状影及囊腔影,大小不一,直径约0.2 cm~1.0 cm,囊壁薄而均匀,1例伴发气胸。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综合观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靳庆文;袁伟;邓守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诊断CT模拟定位用于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应用诊断CT模拟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进行诊断CT模拟定位扫描,并将重建图像输入相应的计划系统制订放疗计划,患者放疗结束后进行CT复查。结果70例肿瘤患者均进行了准确定位和相应的放疗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完全缓解25例(35.7%),部分缓解36例(51.4%),无变化5例(7.1%),进展4例(5.7%),总有效率为8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诊断CT模拟定位用于三维适形放疗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成人正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析成人正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果139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4例,占89.20%;有效13例,占9.35%;无效2例,占1.44%。结论根据成人患者的口腔、牙弓拥挤程度、性别、年龄、对美观的要求等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如何做好老干部健康疗养准备工作

    针对老干部年老体衰的现实情况,做好老干部保健疗养工作要从医疗文书、身体把关、心理教育、物资保障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保证老干部疗养出行顺利。

    作者:罗健康;张启山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根充材料Vitapex、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用于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25例共148颗窦道型乳牙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选用Vitapex作为根充糊剂)78颗患牙和对照组(选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根充糊剂)70颗患牙行根管治疗,并于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成功率为93.59%,对照组成功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Vitapex糊剂比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方便、快捷、术后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海荣;卫粉兰;谭德华;籍增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痛痹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30例,采用按摩、推拿方法治疗;治疗Ⅱ组30例,在治疗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风痛涂膜剂治疗;治疗Ⅲ组30例,采用风痛涂膜剂治疗。分别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疼痛、压痛评分。结果治疗Ⅱ组总有效率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疼痛、压痛积分明显低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效果确切。

    作者:赵育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医学高专《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是以医学物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与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人体基础研究等相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其教学任务是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医学影像的物理学基础,为医学图像诊断提供物理学依据。针对医学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时数较少的现状,如何使理工科知识非常薄弱的大专生掌握医学成像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和规律是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也是《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压力和动力。为此,有必要对《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林;肖擎纲;申文耀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