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邱模良;郑彩霞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内固定术, DSA, X线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在DSA下手术,记录曝光时间并与普通透视机对比。结果本组80例获得随访,76例达骨性愈合,4例10个月后X线复查骨折线仍清晰,愈合率为95%。 DSA下手术曝光时间为18 s~46 s,优于普通透视机下手术。结论 DSA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中,可明确导针及空心钉有无超出股骨颈皮质,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且大大减少了患者及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臀大肌注射教学的感受

    注射给药法是《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一。臀部肌内注射是注射法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注射法,我国目前临床上臀部肌内注射仍以臀大肌为常用。所以,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我校教师重点讲授及演示臀大肌注射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真人试验。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作者:马婷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我镇新农合运行情况与分析

    1基本情况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位于启东市北部沿海,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区有35个村,总户数7万余,总人口17.8万,其中常住人口近16万。全镇医疗服务体系由吕四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东市第二人民医院)、3个分中心、2个分院及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

    作者:束娟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PT及APTT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质量控制的因素,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方法结合临床实践,仔细分析PT、APTT的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PT及APTT检测质量控制涉及面广,受检者的状态及用药、标本采集及运送、标本处理及存放过程、仪器与试剂、人员与质控、疾病等因素均可影响PT及APTT检测质量。结论对PT、APTT检验可干预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者对各种影响因素要加以控制,尽可能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俊;董卫国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2010年收治的28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患者,均在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后,进行Ⅰ期植骨,再进行外固定加压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在3个月~5个月,均为Ⅰ期愈合。26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膝关节僵硬。结论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骨不连接,采用彻底清创、Ⅰ期植骨、加外固定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建江;刘美富;陈本建;李程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成人正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析成人正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果139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4例,占89.20%;有效13例,占9.35%;无效2例,占1.44%。结论根据成人患者的口腔、牙弓拥挤程度、性别、年龄、对美观的要求等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新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根充材料Vitapex、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用于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125例共148颗窦道型乳牙根尖周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选用Vitapex作为根充糊剂)78颗患牙和对照组(选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根充糊剂)70颗患牙行根管治疗,并于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成功率为93.59%,对照组成功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Vitapex糊剂比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方便、快捷、术后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海荣;卫粉兰;谭德华;籍增平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诊断颅内多发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多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颅内多发病变患者在活检前均行CT或MRI检查,确定颅内有多发病变,但不能确定病理性质。术前先根据颅内病变的大体位置,标记8~10个MARK,通过MRI扫描计算出靶点坐标后,进行立体定向活检。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性小细胞恶性肿瘤9例,转移性腺癌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1例,炎性病变2例,其中2例未取得阳性病理诊断,阳性诊断率为91.7%。术后有2例出现活检靶点处出血,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术是明确颅内多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性质的有效方法,其具有定位准确,误差小,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刚;赵晓军;郭原忻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局麻+监护下颅骨钻孔(单孔)血肿腔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12年5月经颅脑CT及MRI诊断明确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6例,实施钻孔引流术的情况。结果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颅骨钻孔血肿腔外引流术后,临床症状消失30例,症状改善6例,住院时间7 d~15 d,平均9 d,无1例死亡。2 d~14 d复查CT,36例血肿均消失,8例颅内少量积气、积液,无1例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恢复快,费用低,疗效佳,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申彦杰;杨松;成文平;朱金钊;张坤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和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赖汉林;黄幼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68例

    目的观察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8例以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6例予丙磺舒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痛风疗效良好。

    作者:张新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酸化水在气管切开内导管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酸化水在气管切开内导管消毒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18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酸化水冲洗消毒气管切开内导管,对照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气管切开内导管。在消毒前后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消毒液消毒后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合格率为98.8%,对照组合格率为96.6%,2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酸化水和2%戊二醛对气管切开内导管消毒均有效,但酸化水消毒效果更加确切,且时间短,无异味,取用方便,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建英;曾晓红;林建琼;王红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地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其可以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1]。检测肿瘤标志物应用多、广泛的样本类型为血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应用于肿瘤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监测肿瘤进展情况等,有时亦用于恶性肿瘤的筛查,因此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常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其在临床上被滥用[2],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作者:李勋;王昌富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急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

    目的评价急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和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5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分别采用经皮肾造瘘术、经输尿管镜支架置入术、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感染性休克,10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25例获得随访1年~2年,未出现患肾切除。结论急诊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钦棋;李隘卿;陈建德;张永良;林超禄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3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度(POP-Q)及每日平均漏尿次数等客观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明显改善,平均每日漏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有助于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作者:丘德英;陈茵茵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痛痹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30例,采用按摩、推拿方法治疗;治疗Ⅱ组30例,在治疗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风痛涂膜剂治疗;治疗Ⅲ组30例,采用风痛涂膜剂治疗。分别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疼痛、压痛评分。结果治疗Ⅱ组总有效率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疼痛、压痛积分明显低于治疗Ⅰ组、治疗Ⅲ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理疗配合水药风痛涂膜剂治疗腰痛痹证效果确切。

    作者:赵育民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改良式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龟头完全外露。如果包皮盖住尿道外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外口和龟头,称为包皮过长;当包皮口过小,包皮完全包绕阴茎头时,称为包茎。包茎及包皮过长易积存污物,引起阴茎头部炎症和湿疹,也可造成性交时阴茎头部嵌顿,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包皮切除手术是临床非常常见的门诊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自发来院要求包皮切除手术人数也明显增加,可见包皮过长或包茎也引起患者自身的重视。包皮切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有:①出血及血肿;②感染;③包皮切除不当;④尿瘘;⑤阴茎头损伤等。笔者一直在临床中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既可美化切口又能减少并发症的术式。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行改良式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1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正洲;吴晶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剖宫产产妇均分为2组,分别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2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组2 h内和24 h内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产后出血率为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0.2%);第三产程时间(3.6±1.5)min,明显短于缩宫素组[(6.0±2.2)min];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第三产程短,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高俊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孕妇血铅锌水平与稽留流产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与孕妇血铅、锌水平的相关性,了解金湾区铅污染、锌缺乏程度对孕妇的影响,为预防稽留流产寻找依据,为是否需要在我区孕妇孕前及孕期常规筛查血铅、锌等微量元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确诊为稽留流产的患者296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早期妊娠孕妇30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进行静脉血铅、锌的检测,分析稽留流产与血铅、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稽留流产患者血铅含量高于正常早期妊娠孕妇,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变化不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稽留流产与血铅、锌水平密切相关,可通过对孕前妇女血铅、锌测定,防止稽留流产,指导优生优育。

    作者:宋惠萍;杨小影;杨萍芝;刘素珍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盆腔炎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1],临床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急性盆腔炎的治疗不彻底;另一种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包括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卵巢炎等。由于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2],发作时间多为月经前后、劳累及性交后,表现为白带增多、下腹疼痛,还可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精神不振、失眠、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地影响到女性的身体与心理健康[3],同时对家庭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慢性盆腔炎早有记载,中医学上“带下病”、“妇人腹痛”、“痛经”等均泛指该病[4],说明从古至今,中医对于慢性盆腔炎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近年来,西医对该病病因及复发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西医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各有所长。笔者查阅相关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培源 刊期: 2013年第25期

  • 我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管理经验体会

    我院作为全国基层公立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试点医院,院领导秉持“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从2012年6月1日起,在全市卫生系统率先实施了新农合参保患者“先住院后付费”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顺应了十八大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势,我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几年来,我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迅速,新农合参保比例和财政补助标准都有了较大提高,新农合结算全市联网,这一创新模式惠及了全县及周边区县的30多万参保患者。

    作者:于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