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异物186例诊治体会

岑国永

关键词:角膜异物, 全科医生, 门诊就诊, 临床工作, 家庭作坊, 患者, 防护意识, 型企业, 卫生院, 眼科, 统计, 设置, 基层, 地区, 处理, 病例
摘要:角膜异物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在本地区存在许多家庭作坊型的小型企业,由于防护意识薄弱,导致许多角膜异物患者出现,而绝大部分的基层卫生院没有设置眼科,只能依靠全科医生对一些角膜异物进行简单处理。我院对2003年3月-2013年3月在全科门诊就诊的角膜异物患者进行统计,共计270例(289只眼),其中有186例角膜异物病例由全科门诊的全科医生成功处置。现总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对生殖道感染育龄妇女进行计生宣教的效果评价

    生殖道感染是由正常存在于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经性接触或医疗操作过程中由外界进入生殖道内的微生物引起,可导致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流产及新生儿感染等后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随着国家对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状况的重视,为了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生殖健康权益,卫生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宫颈癌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很多技术性支持。由于我市地处偏僻,来本门诊就诊或寻求咨询的人群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教育程度低,生殖健康意识差。基于这些问题,我区计生指导站从2012年起,对前来就诊和接受检查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道感染健康宣传教育,为探索可供社区推广的妇女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任富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慢性进展性关节滑膜炎及血管炎。早期症状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累及小关节,以双手腕关节受累较多,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变形,丧失劳动力并致残。其关节外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病变还可引起其他系统的损害,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因肺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是容易受到侵犯的器官之一,有报道RA患者约有1.6%~40%可伴有肺间质的病变[1]。RA肺损害可以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肺类风湿结节、胸膜炎及肺动脉高压等不同形式,其中肺间质纤维化是主要的肺部表现。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临床症状都比较轻微,不易引起重视,晚期大部分死于Ⅰ型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动脉高压也是RA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作者:韩月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开展孕前期评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孕前期评估,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进行孕前期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均未进行孕前期评估,对孕前的身体状况不了解。结论开展孕前期保健,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前期评估筛查,及早在孕前期进行干预,选择适宜的妊娠时机,有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郝明鱼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资源的儿童铅中毒研究引文分析

    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930篇儿童铅中毒研究领域的研究文献,利用引文分析软件HistCite 进行分析,获得文献的区域与机构、高产作者、核心期刊、核心文献、引文编年图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为今后开展相应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粉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佳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红霉素治疗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各28例,比较2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2组对支原体肺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阿奇霉素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明显较红霉素治疗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较红霉素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刘治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探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详细观察患者的症状、CT扫描病变特点和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效果。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患者治愈率为96.7%,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有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手术视野,术后患者一般都能彻底摆脱鼻窦炎带来的痛苦,并且此种手术方式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黏膜造成过大的损伤,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陆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甘利欣和加味土槐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甘利欣和加味土槐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甘利欣组60例,加味土槐饮组60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甘利欣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加味土槐饮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甘利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明显,优于加味土槐饮。

    作者:任红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茶碱缓释片组给予常规茶碱缓释片口服,噻托溴铵吸入剂组使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结果噻托溴铵吸入剂组运动耐受时间显著提高。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患者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吉海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血糖仪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差别。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血糖仪测定其指尖血血糖水平,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使用半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血糖仪测定的空腹血糖,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糖仪测定的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值,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糖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自己监测血糖,但其检测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适用于糖尿病确定诊断。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是临床确诊糖尿病的可信依据。二者各有优势,可互相配合,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胃湿热、气滞血瘀五型,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孙建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11例中,肿瘤位于胃部6例,小肠3例,肠系膜2例;良性3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5例。肿块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坏死,少数可见出血。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到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对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樊晓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创伤性梗脑死的认识。方法分析16例创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16例创伤性脑梗死病例中,1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3例首次CT检查阴性,创伤后3 d~15 d CT复查发现脑梗死。创伤性脑梗死CT表现为基底节区、脑室旁或脑叶低密度梗死灶。1例多发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CT对成人创伤性脑梗死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是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田进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

    血站始终以血液安全为高宗旨,以保证血液质量为首要职责,血液及关键物料存储的安全性是保证血液质量重要的环节之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99-2012)4.2条对冷链设备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 h监测记录温度1次。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2次,2次记录间隔8 h以上。”,可见储存温度对血液质量保障的重要意义。我站于2011年11月安装使用了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把全站用于储存血液及关键物料的冰箱(柜)、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等冷链设备全部纳入到温度监控系统中,通过该系统全天候、不间断地实时监控、记录温度的功能,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记录的可溯源性,完全满足了血液及关键物料储存环节的要求。

    作者:朱楷;梁中会;史文君;王凡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患者手术部位感染19例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科室19例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141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9例,感染率为0.46%。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肥胖、糖尿病、侵入性操作等,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分别占42.1%,26.3%,15.8%,10.5%和5.3%。结论手术部位的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及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薛秋枫;裴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如何使用新标准迎接等级医院评审

    2012年9月,由山西省卫生厅组织的《山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培训在太原举行,这标志着山西省二级医院评审及复审将使用新的标准。我院因2012年初进行了等级医院评审申报,从而成为了长治市第一所使用新标准接受评审的医院。经过认真准备,在2013年1月中旬,我院接受了为期3天的评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评审期间,护理专家对我院护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作了充分肯定,说明我院按照新标准迎接评审思路明确,措施得当,组织得力。现将对照新标准准备迎接等级医院评审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裴向荣;周陶佐;许志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绝经后取出宫内节育器困难1例分析

    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主因绝经1年余,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而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心、肝、肾疾患及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史。查体: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0/60 mm Hg,心肺听诊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婚产型,阴道通畅、黏膜色泽正常、分泌物少量,宫颈光滑、未见尾丝,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度好,附件对合好、未触及包块。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上皮细胞(+),清洁度Ⅰ级,滴虫阴性,霉菌阴性。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节育器位置正常。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再次双合诊确定宫体前位,予施行取宫内节育器术,术中探针无法进入宫腔,给予吸入笑气与利多卡因宫颈局麻复合应用后,再次用探针探测宫腔,探针仍无法通过宫颈内口。用一次性导尿管探至宫颈内口,导尿管无法进入宫腔,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经导尿管缓慢注入宫颈管,见宫颈外口有少量液体流出即停止推药,等待30 s后尿管仍无法探入宫腔。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导尿管进入宫腔,将导尿管停留在宫腔片刻以扩张宫颈,取出导尿管,用探针顺沿宫体前位方向探测宫腔7 cm,然后用取环钩取出“O”形节育器1枚。术中出血约3 mL。

    作者:高燕芳;吕锋青;郭彩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骨侧位片及多层螺旋CT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鼻骨侧位片、多层螺旋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鼻骨骨折患者行X线片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3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1例,未发现骨折18例。 CT检查均为阳性,其中单侧鼻骨骨折24例,双侧鼻骨骨折15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只能作为简单初步的检查方法。为防止误诊漏诊,对临床复合型鼻部创伤患者应行CT扫描,对怀疑鼻骨骨折并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选冠状位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 3D成像检查。

    作者:吴莉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病原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伤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院2012年1月-12月患者创伤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的428株病原菌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某地区高中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高中学生肺结核的患病状况。方法分析该地区高中学生X线胸透和肺部指标检查的具体数据。结果该地区高中生检出活动性肺结核205例,其中男生134例(占患病人数的65.37%),女生71例(占患病人数的34.46%)。结论肺结核在高中生中患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白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32例分析

    目的观察首次剖宫产不同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施行再次剖宫产患者32例分为对照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取腹部横切口),观察组16例(首次剖宫产手术采用腹部纵切口),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沿原有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再次剖宫产具有不同影响,首次施行腹部纵切口剖宫产的患者较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王玉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