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春菊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提高防护意识,为避免锐器刺伤探索更完善的对策.方法 根据锐器刺伤后上报情况实施预防措施,并跟踪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刺伤原因,开展医务人员锐器刺伤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28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刺伤,均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长期接触传染病患者,相对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性也很大.实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制度、锐器刺伤及时上报制度与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培训制度是减少锐器刺伤及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作者:谢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医院对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配置又严重不到位,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及生理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加之护士普遍存在待遇低、地位低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加剧了不必要的护士流动和流失.
作者:南春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规范消化内镜及活检钳的清洗消毒,杜绝由消化内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测试或息肉切除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对消化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规范消化内镜室布局,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技术.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各种监测,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工作得到落实.结论 规范消化内镜室管理,可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时期下企业医院的安全管理.方法 对我院3年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对其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2010年与2008年相比,护理缺陷、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与纠纷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结论 加强环节管理,优化流程,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崔端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2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治疗护理,本组200例HIE患儿,治愈率达85%.结论 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
作者:薛文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临床治疗中良好的护理对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产科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加之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何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指用生物相容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假体,利用手术的方法置换因疾病或创伤而破坏的关节面的一种关节成形术,是治疗各种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它可以解除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1],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
作者:高峰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士是一个从事特殊工作的专业群体,经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易造成突发的或慢性的职业危害,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在我国,虽然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在基层医院从教育到管理仍显得力度不够,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职业危害的现状不容乐观,职业防护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高喜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分娩后24 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致死亡者占31.2%,居产妇死因首位.由于产后失血还可以引起贫血、休克、肾功能衰竭、感染和垂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对产妇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田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循证护理组人员对46例VSD治疗者实施循证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46例VSD治疗者在预防并发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在面对并发症出现时能应用循证方法及时、正确地解决问题.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VSD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赢得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张青春;魏雁林;张珊英;陈淑杰;耿美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西泮对胎心率及宫缩的影响.方法 对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4 cm)精神紧张或休息、进食不佳40例产妇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及宫缩频率强度,观察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胎心率变化及宫缩情况.结果 用药30 min后胎心率基线有所下降,1 h~2 h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1 h不协调宫缩得以改善,同时地西泮对宫缩频率及强度有加强作用.结论 潜伏期、活跃早期使用地西泮能改善产妇一般情况,虽有胎心率下降但不造成胎儿窘迫,并有增强宫缩频率与强度和调整不协调宫缩的作用.
作者:田三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指导在异位妊娠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80例异位妊娠患者术前进行密切的护理观察和指导,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指导早期诊断,增强护理急救意识.结果 实施术前护理指导后手术抢救成功率达100%,无1例并发症和死亡,均在5 d~7 d痊愈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可有效促进异位妊娠手术后患者康复.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成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颇为棘手的问题,而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病原菌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光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百草枯为吡啶类除草剂,属中等毒性,但无特效解毒剂,常规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达95%[1].百草枯引起全身中毒的表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咽、食管、胃、小肠等的黏膜层出现肿胀、水肿、溃疡;第二阶段,中央区肝细胞受损,近端肾小管受损,心肌、骨骼出现局部坏死,有的还出现神经系统和胰腺受损;第三阶段,一般在吞服后2 d~14 d明显表现出症状,百草枯主要集中在肺组织内,破坏肺的实质细胞,使肺出血、水肿,以及使白细胞侵入肺泡,肺细胞纤维化细胞增殖,气体交换严重受损,致使血流和组织缺氧而导致死亡.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百草枯中毒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翠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不可逆阻塞为特征的内科常见病,以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慢性肺疾病,发病率为5%~11%,在美国已居死亡原因的第2位[1].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各地空气污染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加,特别是COPD患者的增加.此病发病多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严重时给患者造成心灵的创伤,形成心理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COPD危险因素的认识,使患者注意疾病的早期改变和早期治疗,做好COPD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关春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发患者数约300万~400万.
作者:范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面瘫,又称口眼喎斜.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穴位注射、理疗、按摩等中医疗法联合静滴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12例面瘫患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均未发生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形成机制、评价方法、护理措施、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价.方法 对3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4周左右的对症护理及综合康复训练,以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4例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达显效者占64.28%,有效者占28.57%,无效者占7.14%;13例中度吞咽障碍患者显效者占76.92%,有效者占23.08%;5例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全部显效.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