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打造温馨护理品牌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刘萌萌

关键词:护理品牌, 主动服务, 护理人员, 护理技术, 护理活动, 护理服务, 被动服务, 保健意识, 增强, 社会, 内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护理活动有了新的内涵:过去护理人员提供的只是护理技术,而现在注重的是护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某二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院当日应查人数为308例,实查299例,实查率为97.1%;医院感染发病病例28例,现患率为9.3%;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1%.高危科室内一科、内二科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腹腔内组织、泌尿道.结论 正确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标本采集、检验科室细菌分离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

    作者:曹敏霞;龚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均未发生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分组责任制在抢救成批车祸患者中的实施与应用

    在现代创伤中,交通事故是城市创伤主要因素之一.我市地处山区,山多路弯,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其病死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力量,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于院内急诊抢救时对参加救护的人员实行了定人定任务的分组责任制方法,从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瑜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析内科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及管理对策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医院对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配置又严重不到位,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及生理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加之护士普遍存在待遇低、地位低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加剧了不必要的护士流动和流失.

    作者:南春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全子宫切除患者性心理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性心理问题,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手术的影响,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 采用日常护理观察法,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担心的情况,对40名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术后3 d~5 d发放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调查,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的护理.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所反映的性心理问题各有差异.术前的护理干预对性知识缺乏的改善有效,其他的性心理问题术后较术前更明显.结论 经过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不安与恐惧等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应着重加强性知识教育,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是减少手术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的有效方法,同时不应忽视配偶的健康宣教.

    作者:马恩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对脑创伤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创伤患者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2组患者均住院2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创伤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 总结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观察158例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治疗各期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特殊部位烧伤患者在治疗各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了其心理状态.结论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准确判断其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做好特殊部位烧伤患者护理的关键.

    作者:唐娜;李金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及护理体会

    面瘫,又称口眼喎斜.临床以周围性面瘫多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其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由于延误治疗,病程迁延日久,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穴位注射、理疗、按摩等中医疗法联合静滴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12例面瘫患者,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12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局部静脉炎2例,液体外渗2例,套管堵塞7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减少患者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喜爱.

    作者:李花萍;刘桂华;高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133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3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以炎症为主,占56.39%;恶性肿瘤居第2位,占20.30%;发病年龄、绝经年限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的病因,要积极防治,警惕癌变;对恶性肿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降低其危险性.

    作者:薛淑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健康教育作为治疗手段引入护理,既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又能使其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鼓励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积极的社会心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终止不良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健康教育也是检验、评价整体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1].我们于2009年开始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为重点观察对象,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探讨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小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致胸腰椎挤压骨折或脱位,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重者致残[1],如不及时治疗,可遗留脊髓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肢体功能丧失.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可以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6月-2010年7月,我科对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加强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安全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产科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加之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何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企业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新时期下企业医院的安全管理.方法 对我院3年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对其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 2010年与2008年相比,护理缺陷、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与纠纷明显下降,患者的满意度上升,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结论 加强环节管理,优化流程,建立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崔端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进行术前访视,B组由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术前常规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手术患者术前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访视可以有效缓解手术患者术前焦虑与恐惧,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程度.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干预和预防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成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颇为棘手的问题,而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病原菌往往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光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集束干预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途径及高危因素,采用护理集束干预,即摇高床头预防误吸、每日镇静唤醒、深静脉血栓预防、预防细菌定植、呼吸机环路的消毒与管理、严格无菌及手卫生等有效的护理、综合措施,达到减少VAP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减少住院天数的目的.

    作者:李俊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患者劳动能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①血液滞缓;②静脉壁的损伤;③高凝状态.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特别是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作者:王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打造温馨护理品牌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护理活动有了新的内涵:过去护理人员提供的只是护理技术,而现在注重的是护理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作者:刘萌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产程中应用地西泮对胎心率及宫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西泮对胎心率及宫缩的影响.方法 对潜伏期、活跃期(宫口开大3 cm~4 cm)精神紧张或休息、进食不佳40例产妇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及宫缩频率强度,观察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胎心率变化及宫缩情况.结果 用药30 min后胎心率基线有所下降,1 h~2 h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1 h不协调宫缩得以改善,同时地西泮对宫缩频率及强度有加强作用.结论 潜伏期、活跃早期使用地西泮能改善产妇一般情况,虽有胎心率下降但不造成胎儿窘迫,并有增强宫缩频率与强度和调整不协调宫缩的作用.

    作者:田三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