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翠玲
药物流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停经49 d以内的早孕,近年来广为应用,有较高的流产成功率,而对停经时间较长的患者行药物流产一次性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因阴道出血多,流产不完全,出血时间长,影响了药物流产的推广,因而人工流产仍为目前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两者的特点,我们对于临床上停经9周~12周的早孕晚期需积极终止妊娠的患者两者相结合,在人工流产术前辅以口服米非司酮及阴道置米索前列醇后再行清宫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的利用修复方法.方法 62例(64颗牙齿)后牙残根残冠均行利用修复.结果 随访2年,64颗牙齿成功修复56颗,成功率为72.5%,失败8颗,失败率为12.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掌握好适应证,还是可以保存的,随着修复技术及材料学的发展,其咀嚼效率的恢复也越来越完善.
作者:师丽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3例(15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观察记录术后前节及眼底反应.结果 视力>0.3者128眼,85眼出现角膜水肿,66眼出现前房反应,7眼出现术后高眼压,上述前节反应均可自行消退或药物有效控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毛细血管渗漏明显.结论 在血糖控制平稳达标的情况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作者:朱旻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电解质紊乱的防治措施.方法 35例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患者依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35例患者经治疗后,30例于4 d~7 d内逐渐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纠正,2例死于感染加重,2例死于恶性肿瘤,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电解质紊乱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海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逐瘀疏通汤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门诊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逐瘀疏通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结论 逐瘀疏通汤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艳平;李文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1993年-2011年,我科共行结肠造口手术385例,发生造口旁疝1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结肠造口旁疝病例中,横结肠双腔造口旁疝2例,其中1例系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吻合术后行预防性结肠造口,另1例系低位直肠癌切除吻合后因发生吻合口瘘行结肠造口手术;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旁疝1例,系直肠癌晚期不能进行根治手术者;乙状结肠单腔永久造口旁疝8例,均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
作者:陈俊生;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4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分为A组和B组,根据临床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脂肪液化切口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 d~1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2.1 d;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 d~2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8.4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引流、合理地使用电刀、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控制艾滋病是我国政府和防治艾滋病人员的职责,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是全世界的难题.面对不断增加的感染病例,要切实对其进行控制,就必然引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管理的伦理问题,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艾滋病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目前的政策而得到遏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贫穷落后的国家如果用同一种政策去管理艾滋病患者本身就不是科学的,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采取不同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防控路子,以立法的形式控制传染源,方可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此提出探讨.
作者:王杰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18 d伴理解障碍15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不清,行走时右侧肢体经常碰撞物体,于入院前15 d家人发现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答非所问,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未治疗;有20年吸烟史,20支/d.
作者:靳丽娟;狄俊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医院声像档案是其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以照片、底片、磁盘、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进,声像档案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强化对声像档案重要作用的认识,注重声像档案的收集和管理,积极开发挖掘和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
作者:赵新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例,其中包括卵巢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盆腔内异位.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但经阴道超声检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争取较早的治疗时机.
作者:刘丽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方法 将60例PCOS不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患者先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然后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B组患者直接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结果 A组患者有16例怀孕,B组患者有8例怀孕.结论 二甲双胍能逆转PCOS性激素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促使患者排卵.
作者:于永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对1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斑块的回声特征及软斑块近心端的角度.将斑块分为软斑组、硬斑组、混合斑组,比较3组间及软斑块近心端的角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 软斑组及其近心端的角度大于13°,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混合斑组、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1 000例患者应用抗菌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50%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有40%的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有90%的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另外还存在约7.2%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有5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其他抗菌药品不能比拟的较广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翠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结核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采用药物用量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抗结核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结核药用量及DDDs逐年上升,其中喹诺酮类抗结核药增幅大.结论 我院抗结核药使用基本正常,结核病患者应及时采用短程督导化疗,规范治疗,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继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6例行胆管修补和T管支撑引流术;29例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患者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15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很容易导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给予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医师加以注意.
作者:郭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通过对2010年5月-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育龄妇女妊娠调查及笔者亲自去农村调查,发现加强保健知识的普及,保健意识的有效提高,取得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从事妇产科门诊工作以来,通过对前来就诊的孕产妇的情况了解、分析及随访,发现存在如下问题,有些问题很严重.
作者:李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乳癌手术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12月入住我科的40例乳癌患者作为试验组,进入临床路径;将2009年1月-12月的40例未进入临床路径的乳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平均住院天数、等候手术天数、住院总费用、药费、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等候手术天数、住院总费用、药费均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可加快床位周转率,增加医院服务人次,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斛福爱;刘艳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41例创伤膝关节进行T1W/SE、T2W/FSE、PDWI序列扫描,并与X线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41个膝关节检查中MRI诊断343例有关节腔积液,87例骨折,139例骨质挫伤,285例半月板损伤,217例韧带损伤.结论 常规X线只能发现较明显的骨折和关节脱位,MRI能够清楚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有利于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
作者:雷云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缓慢,多见于男性,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的滑膜部分及韧带部分,且以髂骨侧侵蚀为明显,初发部位常在膝关节及髋关节处,患者下蹲、弯腰、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延缓病程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AS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CT、MRI、核素检查在AS诊断、疗效判断、随访中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