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晶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制的健全,人们对健康、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上升,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医学科学中还存在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整体护理在全国得到深入开展,整体护理是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全身心护理.因此,沟通在护患关系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思想或情感的过程,对护理工作来说,沟通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将儿科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郭艳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择189名医生和21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认知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医生、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中7个条目内容的重要性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总体认知较好,但对其中部分内容认知存在偏差.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坚定优质护理信念,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争取多部门的合作,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作者:程思斯;程莉莎;廖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精心的护理与康复训练,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膝关节疼痛得到改善.结论 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李仁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腾;李晓华;罗梅;陈南燕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资料.结果 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5例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作者:秦唤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 140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总结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经验和护理要点.结果 7 140例中,第一次穿刺成功6 789例,第二次穿刺成功329例,第三次穿刺成功22例.注射进行不顺利的原因包括:出现针管阻塞、活塞偏歪、造影剂反向喷出针管、造影剂外溢、患者依从性差等.达到诊断要求率为98.91%.结论 使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有效护理可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安全高效地获取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量的CT增强图像,提高疾病的诊断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反复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作者:唐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肺动脉栓塞是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常见的一种类型[1].通常所称的肺动脉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其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重症,是泌尿科患者术后较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重视,掌握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保护高危人群,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及护理工作,把对威胁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降至低限度.
作者:祁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遗传因素及不良嗜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由于本病老年人多见,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做好心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时防治冠心病,减轻冠心病对老年患者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现将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邱立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本社区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干预策略.方法 对261例纳入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分组分类进行健康教育等社区干预,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在以健康教育为重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前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管理率、控制率明显提高(P<0.01),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分组分类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社区干预具有可行性.
作者:袁坚宾;薛荃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质,使得许多急诊患者需要在晚上进行手术治疗,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积极配合夜间手术室工作.本文就手术室夜间护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曲利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76例肺结核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7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与有效护理,痊愈64 例,其余 12例病情控得到稳定控制.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师云霞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文关怀已与时俱进地深深融入医疗工作中,并赋予了医疗工作新的内涵.医患关系也由主与客转向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爱,医学模式亦由单纯的社会医学生物模式转化为社会医学生物心理模式[1].手术室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时,也由从前比较简单的配合向更深更广阔的内涵延伸,术前访视正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之一.
作者:陈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根据体温高低通常分为低热(37.4~38 ℃)、中度发热(38~39 ℃)、高热(39~40 ℃)和超高热(超过41 ℃).由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发热且热退后易迅速回升.因此,加强对儿童发热的监护,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发热处理的认识,现对影响发热的年龄、发热的不同时期、不同疾病、待诊患者、治疗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及家庭治疗护理的几个误区等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童夏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等情况对社区护理及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社区护理管理的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高社区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朱铁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 分析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流产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118例意外妊娠流产者都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 对意外妊娠流产的未婚妇女实施心理干预,可以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流产,确保流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裴俊霞;卫旭青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加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予心理疏导加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情况,心率、血压、呼吸,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得分情况.结果 接受心理疏导加个体化护理后,试验组焦虑状态优于对照组,心率、血压、呼吸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疏导加个体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卫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12例先兆流产孕妇住院期间给予舒适护理,其内容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112例孕妇经过精心细致的舒适护理和治疗,均康复出院,所有孕妇都产下足月健康胎儿,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 对先兆流产孕妇进行舒适护理,有利于其保胎和身体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69例患儿采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输液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给予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消毒隔离、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1例经积极治疗及抢救后无效死亡.结论 采用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恰当的护理有利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宣教对控制本病流行至关重要.早期识别危重病例,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加温输血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80 例患者随机分成加温组和未加温组,加温组患者输血前采用BW585 输液或输血加温器将库存血加温至37 ℃后输入; 未加温组患者输血前将库存血放置在常温下30 min 后输入.采用肛温探头检测患者的体温(肛温),并详细记录2 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冷刺激和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2 组患者的冷刺激情况和循环改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在抗休克抢救的同时,应用加温设施使输入的扩容液体同体温温度相近,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加温输血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保暖,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温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田婧;陈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21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胎儿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及胎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32周者和>32周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晚发型患者,且≤32周结局更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爱玲;刘变玲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