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奚岳芬;孙淑梅;朱军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 组织氧含量, 动脉血氧分压, 治疗效果, 治疗手段, 治疗方法, 意识恢复, 血液供应, 血氧含量, 小脑损伤, 现代医学, 网状结构, 缺氧状态, 脑干, 毛细血管, 颅脑外科, 护理体会, 动脉系统, 血流量
摘要: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组织氧含量及氧贮备,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氧弥散半径,从而可迅速改善创伤所造成病灶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在高压氧下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多,脑干、小脑获得充足的氧供血液供应,加速脑干、小脑损伤的修复,改善网状结构的功能,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和清醒.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新兴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颅脑外科康复期常规治疗手段,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院2006年-2008年对8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术前术后护理

    近三十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它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包括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等多种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据报道,术后14 d时患者的运动评分:腹腔镜组患者运动评分为9.2分,患者几乎恢复到术前活动水平,而经腹组仅为6.4分,二者差异非常显著.

    作者:俞见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措施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危重、疑难患者的数量增多,以致高难度复杂及新开展的手术增多.手术室作为外科系统的重要部门,肩负着相关科室的手术配合,工作量大,人员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加之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我院手术室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关玲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骨科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2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总结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8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认知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1例全髋置换术患者由于术后烦躁不配合引起假体脱落,在手术室急诊行手法复位成功,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5 d~40 d康复出院.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危害大,加强对易患患者的术后观察,早期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莉;汪利辉;霍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CCU患者家属的沟通实践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CCU(心脏病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实践的效果.方法 对366例患者家属采取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临床沟通实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结果 CCU患者家属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2006年满意率为94.1%,2007年满意率为97.5%,2008年满意率为99.05%.结论 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可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效避免了因护患沟通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侯娟丽;罗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甘露醇致过敏1例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药,临床用于利尿、脱水降低颅内压,患者静滴可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及抽搐、昏迷、急性肺水肿等.我科去年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静滴甘露醇致过敏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彬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目的 总结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救治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血液灌流救治.结果 1例死亡,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建立血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血和凝血,彻底清除患者有机磷脂溶性毒物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俊萍;韩孟生;项朝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折牵引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骨折牵引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83例骨折牵引患者的便秘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骨折牵引患者的便秘与心理、神经因素,排便环境及方式改变,排便动力减少,镇静、镇痛剂应用,饮食因素有关,针对原因,及早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缓解便秘症状.结论 解决骨折牵引患者便秘症状,可增加患者舒适感,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赵爱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临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对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探讨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07年9月-11月以头位入院分娩的孕妇.孕妇入院后,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专业人员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产前有焦虑与无焦虑情绪者在分娩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临产前孕妇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对分娩方式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曾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预防长期住院高龄患者跌倒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高龄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老年病区258例患者采取预防跌倒知识的宣教等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8.5%的患者或家属不同程度掌握了跌倒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知识,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无跌倒发生.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桑燕;黄冬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末期肝癌患者的临终护理

    目的 末期肝癌是已失去治疗价值及目前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的疾病,这时给患者临终关怀,使临终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后旅程.方法 从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等方面满足患者,提高肝癌患者后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结果 20例肝癌患者面对死亡,均能保持安详.结论 对末期肝癌患者实施临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黄梅珍;苏建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或中风、卒中,是指非创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大约半数是由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常见,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多在体力活动或在精神激动时发病.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临床护理必须仔细,细心地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认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现将脑出血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的临床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应该做到正确、合理地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内湿化解痉,使气道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改善呼吸功能,保证全身供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战素媛;孙金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规范文书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和普及,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理文书法律意识教育,健全质控网络,实施三级监控,有效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记录质量的重视程度,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作者:张鲜芳;康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产后抑郁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身心医学日益受到重视,产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对孕妇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会给孕妇带来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何运用护理干预手段,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是值得临床研究的问题[1].

    作者:胡燕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非语言沟通在献血护理中的应用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常分为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只注意语言沟通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从而达不到沟通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由于献血人员多,又来自不同的行业,文化水平不同,再加上工作人员繁忙,与献血者接触时间短,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献血者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因此,与献血者进行必要的非语言沟通便显得格外重要.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比语言沟通更富有感染力,因此血站工作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知识和技巧,并在工作中恰当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赵嫣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外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外科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组护士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我院工龄在3年以上的外科护士68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4人,对照组34人,2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要求相同.试验组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时间为12周.分别于开始前1周及干预后12周对2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观察2组的效果.结果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对促进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和组织氧含量及氧贮备,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血氧弥散半径,从而可迅速改善创伤所造成病灶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在高压氧下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多,脑干、小脑获得充足的氧供血液供应,加速脑干、小脑损伤的修复,改善网状结构的功能,利于患者意识恢复和清醒.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新兴治疗方法,高压氧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颅脑外科康复期常规治疗手段,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院2006年-2008年对8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奚岳芬;孙淑梅;朱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0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佳的病例共54例,占36.00%.通过依从性与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糖尿病教育、血糖定期测量、提醒用药、是否认为胰岛素可成瘾等四项因素可以提高依从性,P<0.01.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定期复查、家中有血糖仪等五项因素亦可以提高依从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依照标准系数绝对值大小,使用胰岛素依从性取决于:糖尿病教育、提醒用药、是否认为胰岛素可成瘾、定期复查、并发症、血糖定期测量.结论 糖尿病教育、提醒用药、是否认为胰岛素可成瘾、定期复查、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作者:龚燕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镜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及防护

    职业损害是近年来学术界提得比较多的问题,它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内镜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内镜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损害的因素.根据马来西亚Tan的职业危害分类法分四类: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损害[1].本文对内镜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

    作者:刘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其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及解除患部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但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合并症多,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我院从2003年1月-2008年12月行高龄髋关节置换术5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曙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