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探讨

张世珍

关键词:胎膜早破, 感染, 妊娠, 细菌性阴道病, 假丝酵母菌, 解脲支原体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22例(早破组)及正常妊娠分娩122例(对照组)进行调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早破组之间比较,早破组假丝酵母茵、解脲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病各单项感染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孕产妇的多种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

    陈旧性锤状指的治疗比较困难,而锤状指又给患者带来生活及工作不便,常要求治疗.我院于1990年-2007年收治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锤状指患者共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矿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发病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矿区学龄前儿童佝偻病发病状况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参照1999年10月颁布的<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对矿区301例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发现严重佝偻病引发的胸骨畸形病例88例,发病率29.24%.结论 健全我院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婴幼儿佝偻病防治干预刻不容缓.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成批交通伤的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成批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院前急救对成批交通伤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87例成批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降低了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结论 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通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救治的保证,早期、快速、规范、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生存率,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

    作者:赵素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瘘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术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例LC术后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胆瘘中2例在术后24 h内发现,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8例在术后48 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锐性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方法.LC术后胆瘘重在预防,如果发生胆瘘则应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痘的发生.

    作者:毋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彩超检查乳腺112例结果分析

    目的 运用彩超检查乳腺不同生理阶段的乳腺结构及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超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妇女普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恶性肿块的彩超声像图.结果 应用彩超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能迅速和全面反映血管的分布、血流情况,提高乳腺癌诊断卒.结论 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妇女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惠颖;张彦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ESWL术失败改开放手术24例原因分析

    体外超声震波碎石(ESWL)治疗结石疗效好,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公认,但也有失败病例.我院自2002年开展ESWL以来,共收治ESWL失败改开放取石术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面部烧伤34例心理干预体会

    目的 总结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工作体会.方法 通过对我科2005年-2008年34例伴有面部烧伤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研究分析,查找心理变化的原因和特点,从而在开展常规性的护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结果 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是保证面部烧伤患者身心康复的关键.

    作者:崔江利;米晚兰;杨青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麻仁滋脾丸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成药麻仁滋脾丸治疗50例老年性便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均为我科2006年-2008年期间收治的荣军患者,年龄74岁-83岁,符合老年性便秘的诊断标准:①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d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d以上;②大便干结;③排便费力,伴有排便不适、疼痛或排便不尽感;④经全身体检及理化或特殊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 59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①各年份的手术切口种类比例差异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②各年份的全身感染比例、感染总比例有较大差异,并逐渐降低.结论 适当增加预防感染的范围和强度,可以减少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云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DR临床应用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数字X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是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探测器直接把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我院近引进西门子双板DR系统,大大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医疗废物的分类与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单位的心脏,每天从临床回收大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污染的各种包布、其他废物等医疗废物,回收的医疗废物因带有分泌物、血液、脓液、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社会、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引发医院感染与疾病传播.

    作者:贺凤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广大医院职工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变化的主流是健康进步的,但仍有一些消极之处.由于医院的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变革,医院职工的各种矛盾、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显现出来.

    作者:周平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业务培训.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增强了她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技术水平.结论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的落实,使护理安全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遆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是外科应用多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创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1].其目的是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患者,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作者:李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如何激活中医学教学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国之瑰宝.中医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的各个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内的护理专业都开设有中医学课程,但课时少、内容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要的中医学知识,是当前中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王志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临床输血学教学体会与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进行检验专科生临床输血学的教学,笔者结合3年的教学实践,从这门学科从理论教学及临床实习角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作者:郭松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肾实质性高血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拉西地平和厄贝沙坦,对照组服用厄贝沙坦,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整给药剂量.监测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各项指标值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肾功能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治疗组3.108%,对照组4.9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德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该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但也有儿童和绝经后妇女发病的报道,其患病率高达10%~15%,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常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表现,有研究显示: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占30%~40%,患者患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增高.

    作者:卢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佝偻病主要指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但目前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东北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崔煜环;薛均来;胡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阿托品使用观察

    意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中毒机制为:有机磷与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酰结合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后者没有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乙酰胆碱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作者:林志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