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崔煜环;薛均来;胡亮

关键词:小儿佝偻病, 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 疾病, 发病率, 磷代谢紊乱, 积极预防, 婴幼儿期, 问题, 生长发育, 居高不下, 合并肺炎, 发生率, 抵抗力, 体内, 南方, 骨骼, 钙化, 腹泻, 东北
摘要:佝偻病主要指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但目前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东北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老年股骨头置换的患者也不断增多,若术后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对2003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6例实施精心系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董建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刮宫术后宫腔粘连42例分析

    笔者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诊治子宫腔粘连42例,其中我院手术者11例(26.19%),外院手术者31例(73.81%),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人工流产引起粘连34例,占80.95%,由清官引起粘连8例,占19.05%.1次人工流产者4例,占11.76%,2次以上者30例,占88.24%.年龄小者21岁,大者44岁.

    作者:陈红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92例电生理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 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者67例(72.8%),SCV的异常率(64.9%)高于MCV(51.9%);下肢NCV的异常率(61.6%)高于上肢异常率(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提示周围神经病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作者:任何茂;王芳;董绍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DR临床应用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数字X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是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探测器直接把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我院近引进西门子双板DR系统,大大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ESWL术失败改开放手术24例原因分析

    体外超声震波碎石(ESWL)治疗结石疗效好,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公认,但也有失败病例.我院自2002年开展ESWL以来,共收治ESWL失败改开放取石术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成批交通伤的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成批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院前急救对成批交通伤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87例成批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降低了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结论 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通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救治的保证,早期、快速、规范、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生存率,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

    作者:赵素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腺肤α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以40例未注射Tα1的COPD患者(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观察40例COPD患者(治疗组)在应用Tα1(1.6mg/次,皮下注射,2次/周,每年秋季各2个月)治疗后1年内发生急性加重的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治疗组在Tα1治疗前,外周血CD3、CD4及CD4/CD8下降,CD8升高,经Tα1治疗1年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回升,CD8下降,而且急性加重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胸腺肽α1可改善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先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彩超检查乳腺112例结果分析

    目的 运用彩超检查乳腺不同生理阶段的乳腺结构及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超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妇女普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恶性肿块的彩超声像图.结果 应用彩超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能迅速和全面反映血管的分布、血流情况,提高乳腺癌诊断卒.结论 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妇女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惠颖;张彦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该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但也有儿童和绝经后妇女发病的报道,其患病率高达10%~15%,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常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表现,有研究显示: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占30%~40%,患者患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增高.

    作者:卢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佝偻病主要指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但目前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东北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崔煜环;薛均来;胡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揭示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各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对结肠癌影像学认识,进而提高检出率.方法 50例结肠癌分别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螺旋CT检查.结果 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 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螺旋CT扫描癌检出率为68%;淋巴转移符合率为31.3%;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为60%.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临床影像学检查结肠癌的重要手段,显示各种结肠癌病理分型.CT检查不但能发现和显示病变,还能够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敏;王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陈旧性锤状指的手术治疗

    陈旧性锤状指的治疗比较困难,而锤状指又给患者带来生活及工作不便,常要求治疗.我院于1990年-2007年收治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锤状指患者共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人常用药物与肾损害

    老年人肾脏功能的变化较为突出和重要,当老年人使用经肾排泄的常量药物时,就容易蓄积中毒,导致肾脏毒性反应,这是近年来肾脏疾病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所以,临床用药时,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剂量宜按生理和病理病况而确定,疗程必须适当.用药过程中做必要的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等[1].

    作者:魏少萍;吴雅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85例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电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急性脑血管痛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在发病后1 h~12 h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3周内进行复查.结果 所选85例患者的心电图描记中,有异常表现75例,占88.2%.结论 心电图的异常可随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情的减轻或者加重而发生变化,并对病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沈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除术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2个月~6个月,无1例阴道断端脱垂,无1例阴道断端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腹部无瘢痕,腹腔干扰少,医疗费用低,术后无需镇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汾英;李金萍;李霞;胡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如何激活中医学教学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国之瑰宝.中医学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的各个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内的护理专业都开设有中医学课程,但课时少、内容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必要的中医学知识,是当前中医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王志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业务培训.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增强了她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技术水平.结论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的落实,使护理安全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遆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浅谈医院的预算管理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医院的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反映了医院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它不仅可通过合理的预算使医院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又可通过全过程的控制循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财务控制变成一种科学的人性化的自律机制.

    作者:徐开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分析

    目的 比较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老年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预防作用和疗效.方法 将91例老年房颤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同时对华法令抗栓组检测INK,根据INK调整华法令的剂量.结果 随访3年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为12.5%,2.0%,阿司匹林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华法令抗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发病率: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的发病率为2.5%,5.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华法令,严格检测INR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黄云翠;田春荣;张国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及颅内出血致颅骨板障膨隆CT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发现的新生儿颅骨板障膨隆样改变且资料完整的13例病例.结果 颅骨均表现为额、项、枕、颞板状骨板障囊状、腊肠状、条状膨隆样改变,内外板较薄而完整,部分边缘硬化,临床及CT后诊断9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HIE合并颅内出血,2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可导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

    作者:陈学兴;张金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