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该病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但也有儿童和绝经后妇女发病的报道,其患病率高达10%~15%,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常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以及不孕等表现,有研究显示: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占30%~40%,患者患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增高.
作者:卢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2 59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①各年份的手术切口种类比例差异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②各年份的全身感染比例、感染总比例有较大差异,并逐渐降低.结论 适当增加预防感染的范围和强度,可以减少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云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的佳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别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对58例住院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损伤变化.结果 直刺法与斜刺法相比疼痛程度、血管周围瘀血明显减轻,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满意率提高,液体渗漏,针孔堵塞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 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损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
作者:解莲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彩超检查乳腺不同生理阶段的乳腺结构及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超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妇女普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恶性肿块的彩超声像图.结果 应用彩超区别良性、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能迅速和全面反映血管的分布、血流情况,提高乳腺癌诊断卒.结论 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及妇女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惠颖;张彦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佝偻病主要指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但目前在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始终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东北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更是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崔煜环;薛均来;胡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单位的心脏,每天从临床回收大量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污染的各种包布、其他废物等医疗废物,回收的医疗废物因带有分泌物、血液、脓液、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社会、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引发医院感染与疾病传播.
作者:贺凤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教育、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业务培训.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增强了她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技术水平.结论 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的落实,使护理安全管理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遆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老年人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作为外科常见病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自1999年-2009年共治疗11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乃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数字X线摄影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DR),是指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探测器直接把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我院近引进西门子双板DR系统,大大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有些情况值得我们注意,现将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终身治疗.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其次是重症感染、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且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海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仪器的进展,我院超声科接诊甲状腺患者也呈上升趋势.自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科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块10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9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临床合理用药是为达到佳治疗目标,在众多可以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中选择佳方案.如何对临床用药作出决策,其内容包括:首先,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用哪种药物治疗合适,是否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再次,应用药物治疗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后,决定患者的停药时间或必要时更换其他药物治疗.本文讨论临床用药决策的依据和影响因素.
作者:温稳业;崔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症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发现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颅内压增高、低血压及低氧血症、颅内感染、创伤性癫痫、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经过严密观察、早期发现及细心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只要观察和护理措施得当,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干预,是完全可以治疗甚至预防的,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红珍;彭景那;陈娜;翟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外就餐人数的逐渐增多,食(饮)具消毒监测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工作愈来愈重要.我中心自2006年始,依据<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加强了襄阳区食(饮)具消毒监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孟红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以及可能与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发生剖宫产切口感染29例中22例切口感染的产程超过12h,29例中有16例为急诊剖宫产,有9例剖宫产手术时间超过1.5 h,有3例发生产后大出血,有1例发生子宫破裂.另外,29例中体型肥胖者18例.结论 提高对剖宫产切口感染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治疗基础疾病,减少阴道检查、肛查次数,术前准备充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鹏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发现的新生儿颅骨板障膨隆样改变且资料完整的13例病例.结果 颅骨均表现为额、项、枕、颞板状骨板障囊状、腊肠状、条状膨隆样改变,内外板较薄而完整,部分边缘硬化,临床及CT后诊断9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HIE合并颅内出血,2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可导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
作者:陈学兴;张金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瘘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术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2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例LC术后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胆瘘中2例在术后24 h内发现,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8例在术后48 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锐性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方法.LC术后胆瘘重在预防,如果发生胆瘘则应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痘的发生.
作者:毋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陈旧性锤状指的治疗比较困难,而锤状指又给患者带来生活及工作不便,常要求治疗.我院于1990年-2007年收治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锤状指患者共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 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者67例(72.8%),SCV的异常率(64.9%)高于MCV(51.9%);下肢NCV的异常率(61.6%)高于上肢异常率(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提示周围神经病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作者:任何茂;王芳;董绍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出血是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普外科2006年-2008年共收治腹腔镜胆囊手术200例,术中、术后发生出血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游军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