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品的选择使用及保存

张东锋;戴彩华

关键词:临床化学, 室内质控品, CV值, 冰格保存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化学不同室内质控品的保存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为基层医院选择与使用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1种进口化学室内质控品(罗氏冻干血清)及2种国产质控品(北京中生及上海生物所)(以下简称中生和上生).复溶后各以-20℃及4℃保存,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其1 d-6 d 12项生化项目,并对3种质控品的结果及2个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溶后冰格保存的罗氏质控液结果比较稳定,月质控图CV(变异系数)值在3.3%-4.77%之间,而冰格保存的中生、上生质控品及冷藏室保存的全部质控品CV值大多数>5%.结论 进口罗氏质控品复溶后经-20℃保存6 d内结果稳定,是基层医院临床化学室内质控的理想质控品,国产上生所及中生公司质控品复溶后-20℃冰格保存6d内结果均呈下降趋势,不易保存,只能开瓶当日用完.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ABCA1在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血脂异常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C反应蛋白(CRP)增高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危险因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I-C为重要,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能促使AS斑块消退.

    作者:孙敦毅;刘学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对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实施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行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8例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阴道手术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痛率、术后镇痛、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卵巢良性囊肿施行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安全可靠的,创伤小,无腹壁瘢痕,术后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徐汶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发作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12月在我科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294例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携带式记录盒及回放分析系统进行筛选,并对检出的62例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多数患者非持续性心动过速(NSVT)发作阵次少,每阵持续时间短,频率不过快(多在130-150次/min),以单形性居多.结论 舒张晚期室早较舒张早期更易诱发NSVT,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是心脏猝死的特异性危险因子.

    作者:谢梅;韩芳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壅滞症58例诊断分析

    十二指肠壅滞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远端食物或者钡剂受阻,使十二指肠近端被动扩张,肠内容物排空延迟,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本病并不少见,但易漏诊,近年来随着放射科诊断水平的提高,检出率明显提高.

    作者:黄厚章;赵家林;黄陈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22例)和卡马西平组(21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6.36%,卡马西平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6.1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X2=7.342,P<0.05).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炎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625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34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白内障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5.44%,其中有18例伴有玻璃体脱出,发生率为2.88%,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占后囊膜破裂的52.94%.有8例破口较小,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发现人工晶状体明显偏斜移位,后将人工晶状体取出.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术前降眼压不充分;上直肌吊线过紧;结膜囊过浅者睑裂撑开过大使眼内压升高;截囊口过大或悬韧带断离;娩核时切口过小或手法用力不正确;水分离不充分;注吸皮质时前房消失误吸后囊膜;注吸时前房过深、压力过大撑破后囊膜等.结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操作性并发症,与手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破口不大仍可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如有玻璃体脱入前房,则应行前段玻璃体切除以解除瞳孔区玻璃体牵引,防止术后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瞳孔重度上移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

    作者:杨克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恙虫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恙虫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2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确诊后经氯霉素或加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均治愈.结论 临床医生应全面了解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尽可能减少误诊并给予及时诊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梁锦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心得安试验中出现交界性心律失常的探讨

    心得安又叫普萘洛尔(Propranolol),是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药,主要用于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我们在做心得安试验中,发现患者本无心律失常而服药后反而发生交界性早搏,报告如下.

    作者:刘勇;李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冠心病猝死及心脏复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痛发生猝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心脏复苏对冠心病猝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2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的患者117例分为心脏复苏成功39例(对照组)和失败78例(猝死组),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先兆症状表现、诱因、猝死时间等因素统计结果显示,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猝死的诱因、猝死先兆的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到猝死发生的时间等因素与猝死后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喻俊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4例体会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此类患者的代偿表现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神经体液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致使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升高是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代偿在早期能维持心脏的排血功能,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对心肌的一系列损害,导致CHF的加重,加速患者死亡.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神经症误诊92例分析

    目的 探究神经症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2例神经症患者确诊前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结果 患者的误诊时间为4个月-13年,易被误诊为血管系统疾病及胃肠疾病.经过治疗后,86例患者症状好转,治疗的有效率为90.75%.结论 神经症误诊极为常见,医生缺乏精神科知识及询问病史简单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神经症患者一旦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马长卿;夏祥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几种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采用不同药物做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PSS)、肝素钠注射液和盐酸平阳霉素稀释液做皮损内注射.对治疗的疗程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药物皮损内注射治疗眼睑黄色瘤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以盐酸平阳霉素治疗次数少,肝素钠的人群接受度大,提出针对范围较大的瘤体可使用平阳霉素与肝素钠或者PSS联合的方法.结论 眼睑黄色瘤皮损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范围和隆起度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联合使用.

    作者:马宇;周利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浅谈医院管理中的经营与创新

    当前,我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私营医院、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甚至独资的医疗机构等都将充斥整个现行的医疗市场.为此,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加强经营管理,着眼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把握市场,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者:唐素芳;陆云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成人腰椎椎孔增龄性变化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 揭示正常成人腰椎椎孔随年龄增长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例受检者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腰椎椎孔横径和矢径、关节突关节间距、侧隐窝矢径及夹角等参数.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女性40岁-49岁组L3、L4、L5侧隐窝矢径,较其余各组减小(P<0.05);男性L5侧隐窝夹角在50岁-59岁、60岁-组明显减小(P<0.05),女性则主要表现在30岁-39岁组较大(P<0.05).②椎孔矢径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①腰椎椎孔的形态学变化受年龄因素影响;②椎孔径线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具有相关性.

    作者:薛希瑞;王迎春;杨桂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CT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孤立性真茵球性蝶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患者,术前行CT检查和评估,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 23例患者CT均提示蝶窦腔内浑浊影,其中有高密度的钙化斑块或斑点18例(78.3%),窦腔骨壁增厚5例(21.7%),蝶窦前壁破坏3例(13.1%),窦腔内有气泡样影2例(8.6%),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和术中术腔情况以及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T对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确诊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吉妮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与发展

    1 吉妮IUD的发展概况1985年,比利时GENT医科大学妇产科宫内节育器研究小组的WilMemeerseh博士发明了GyneFix系列IUD.1990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进行引入性临床试验,1997年正式临床上市并逐步推广应用至今.

    作者:杨烨;梁秋芬;杨晓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自然》与《细胞》反思2009年甲型H1N1流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CT在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7.5%,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0.63%.对部分肿瘤可直接进行病理学诊断.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及良恶性诊断可靠,对病理学诊断亦能提供一定线索.

    作者:周智;周忠义;孙益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皮穿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26例体会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所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闭合手法进行骨折整复,经皮穿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26例,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7岁,均为闭合性新鲜肱骨外髁颈骨折,均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作者:郑吉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祛湿解毒汤配合西药静滴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1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3周,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8.79%,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治愈率50.77%,总有效率84.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用疏肝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肝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孙有松;周爱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