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凋亡中的作用

李文霞;沈小梅

关键词:钙调神经磷酸酶, 心肌缺血再灌注, 凋亡, 磷蛋白磷酸酶, 去磷酸化作用, 功能调节, 细胞信号, 钙调蛋白, 传递过程, Ca2+, 苏氨酸, 神经元, 钙调素, CAM, 猪脑, 世纪, 命名, 分类, 动物, 纯化
摘要: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Tin,CaN)是迄今发现的惟一受Ca2+/钙调素(CaM)调节的丝/苏氨酸(Ser/Thr)蛋白磷酸酶,在分类上属于磷蛋白磷酸酶-2B(PP-2B).20世纪70,80年代首先在猪脑中发现并纯化成功,南于它能和钙调蛋白(CaM)结合且在动物神经元中大量存在,Klee[1]将其命名为calcinurin,汉泽为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直接受ca2+的调节,起去磷酸化作用,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院内部分配的弊端

    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认识到实践,从不够重视到逐步重视后,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

    作者:胡华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第三回毫毛毕直体若燔炭头痛恶寒汗出而散

    2007年2月5日早晨是周一,也是刚立春的第2天,疑难病门诊还没上班,候诊室却已满员.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是锁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盲探操作,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由于定位的偏差性及操作的盲探性,神经阻滞不全或麻醉穿刺失败时有发生.

    作者:刘敏;芦智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三学生心理状态及音乐减压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心理状态及音乐减压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对某县级重点中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主要表现及压力人群在不同班级的分布情况,进行音乐放松治疗,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指导.结果 能够缓和学生紧张的情绪,获得学生的好评.结论 高三学生的压力具有暂时性,可以通过音乐治疗配合日常生活活动的自我调整,得到缓解和治愈.

    作者:陈俊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90例临床对比观察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的快速、不规则的激动,它可以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会引起脑卒中等血栓和栓塞事件,会增加基础心脏病的病死率,如何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复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状静脉窦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CS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注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房室沟处是否有CS的扩张,对有CS扩张的患者,注重进行CS长轴及胸骨上窝的探查.结果 19例患者CS扩张,内径9 mm~36 mm,按照CS引流的血管不同分为2组,引流肺静脉组4例,引流左上腔静脉组15例.结论 通过对CS异常的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可作出正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建议将CS长轴切面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扫查切面.

    作者:李献国;周亚;盛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第三讲脾胃病之反酸

    在前面的两讲中,向大家介绍了中医及中医脾胃病的源流以及与脾胃有关的中医基础理论,从这一讲开始,将向大家介绍中医对脾胃常见病的辨证与治疗,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反酸.

    作者:马喜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为男性各种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传统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仍是佳方法,但是能够施行手术的患者比例很小,而且手术后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比例很高,因此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近年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分子靶点药物的开发应用及免疫治疗的发展.

    作者:周毕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幼儿纹状体微血管构筑

    目的 观察幼儿纹状体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显示幼儿纹状体的微血管形态及吻合.结果 本实验成功地显示出微静脉,且观察到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吻合.纹状体的微动脉走行迂曲,多为树根状和弓状,分支以大锐角发出多见,但也可见直角和钝角发出者,经1~4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尾壳核的密度明显高于苍白球.结论 说明该部神经细胞的需氧量和代谢的活跃程度不同.

    作者:郭民;洛树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病理资料计算机管理的应用

    病理资料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病理资料形式多样,要求有相应的不同管理方式存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快速、高效、准确地利用各类信息,在医院的工作中,随循证医学的深入,病理资料的管理尤显重要.

    作者:殷卫东;王全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DR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DR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及双腕关节正位DR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骨质疏松10例,骨质破坏8例,关节软骨下囊性变6例,关节间隙狭窄7例.结论 数字化摄影图像清晰,能利用丰富的软件功能进行后处理,较普通摄片有明显的优越性,DR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开平;樊孝煌;许克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效果.方法 按照卫监发[1999]第448号<消毒技术规范>抽查了黑龙江垦区内8个管理局及其下属的40所医院.结果 40所医院6项指标检测结果:空气中细菌含量合格率81.67%;医护人员手带菌合格率83.75%;物体表面舍菌合格率90%;使用中消毒液含菌合格率91.67%;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合格率65%;医疗器械灭菌效果合格率97.5%.结论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及消毒效果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迎杰;刘晓军;石景辉;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前应用头孢噻肟钠预防产褥感染的观察

    目的 比较术前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与传统术后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2组,即术前用头孢噻肟钠组50例(A组)和术后序贯用药组50例(B组),2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 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P<0.05),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P<0.01).结论 围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药物用量少,副作用小、简便,不影响婴儿早吸吮,故值得推广.

    作者:关立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时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对引流不畅者配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0例显效,8例有效,疗效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简便、安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腔积液包裹和胸膜粘连的后遗症较少.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阳护卫汤治疗顽固性哮喘84例体会

    笔者从2000年1月-2003年6月,用温阳护卫汤治疗顽固性哮喘患者8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朝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

    目的 总结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技巧.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两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采用在胆囊体部、胆囊壶腹部缝合丝线并经腹壁引出体外,牵拉丝线,暴露胆囊三管关系、胆囊与胆囊床的关系,替代胆囊抓钳,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54例成功施行两孔法LC 53例,成功率98.1%.1例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暴露欠佳,增加右肋缘下戳孔,成功止血,完成手术.总住院时间4d~8d,平均6d.无胆瘘、胆管狭窄、腹腔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53例随访1年~2年,平均11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两孔法LC,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减少了戳孔,腹壁切口美观,完全达到了常规LC的效果,在熟练掌握常规LC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良;张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1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7年9月发生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经外固定支架治疗+植骨的病例11例.结果 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恢复良好.结论 胫骨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选择外固定支架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颅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应用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椎-基底动脉走行先天变异多,弯曲多,其分支变化大,颈椎横突孔形态及大小异常,易造成生理或病理性动脉狭窄.

    作者:李娟;王京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消炎痛片、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治疗.结果 治疗痛风65例,临床痊愈30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疗效较理想.

    作者:蒋连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病理及病理生理

    1 PTE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肺栓塞可单发或多发,栓子大小不一,从微栓子到巨大的骑跨型栓子,栓子也可经心脏时被搏动震碎成多块小柱子,从而栓塞多处肺外周血管.

    作者:刘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