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王京丽
目的 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后遗症.方法 对2002年-2008年在我科住院60例经头颅CT确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进行分析.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验综合性治疗.结果 60例中,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6例患儿治疗出院后随访得知:癫痫2例,脑瘫2例,智力低下1例,视力或听力障碍1例.余49例患儿全部治愈,远期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分析,使人们加强孕妇保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妊娠,预防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难产所致产伤和窒息,及早诊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殷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完成的2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耗时70 min~19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30~10 ml,平均2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18 h~30 h.术后随访4个月~6个月,平均5.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且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熟悉腹膜后间隙及输尿管解剖、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雷永刚;蔡高飞;刘剑;武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理资料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的基础资料.病理资料形式多样,要求有相应的不同管理方式存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快速、高效、准确地利用各类信息,在医院的工作中,随循证医学的深入,病理资料的管理尤显重要.
作者:殷卫东;王全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4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不宜溶栓治疗.其中低危险组(无合并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伴反复胸痛者)以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班)和肝素尤其是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为主;中危险组(伴持续或反复胸痛,心电图无变化或ST段压低1 mm上下者)和高危险组(并发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或持续低血压)则以介入治疗为首选.其余治疗原则同上[1,2].
作者:李健;许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臂丛神经阻滞是锁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盲探操作,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由于定位的偏差性及操作的盲探性,神经阻滞不全或麻醉穿刺失败时有发生.
作者:刘敏;芦智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术前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与传统术后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2组,即术前用头孢噻肟钠组50例(A组)和术后序贯用药组50例(B组),2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 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P<0.05),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P<0.01).结论 围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药物用量少,副作用小、简便,不影响婴儿早吸吮,故值得推广.
作者:关立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DR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及双腕关节正位DR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骨质疏松10例,骨质破坏8例,关节软骨下囊性变6例,关节间隙狭窄7例.结论 数字化摄影图像清晰,能利用丰富的软件功能进行后处理,较普通摄片有明显的优越性,DR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开平;樊孝煌;许克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炎.
作者:陈书萍;张跃参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药物流产(药流)在国内临床已广泛使用十多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其他因素,与人工流产相比尚存在完全流产率较低、术后流血时间长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及提高药物流产率,本文对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及临床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胡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原因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5例新生儿肺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新生儿肺出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围生期窒息缺氧、低体温、酸中毒等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愈高.早发现、早应用机械通气,预后好.结论 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早产;对不可避免的早产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生后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熟练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方法,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严重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是防止新生儿肺出血发生的关键.
作者:林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8例自发性气胸的病因、诊断、误诊情况及治疗.方法 将6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与老年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显效率97.4%,青壮年组显效率100.0%. 68例患者误诊率19.1%(青壮年组6.9‰老年组28.2%).结论 自发性气胸起病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严重时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气胸误诊率高,尤其是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更易被误诊,医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及诊断水平,以期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
作者:付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查明我市水乡与平原两地区的主要死因有何不同.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水区和平原各1县,对其2004年-2005年所有人口进行全死因调查.结果 总标化死亡率和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标化死亡率分别是水区588.3/10万、68.4/10万、106.1/10万、135.5/10万,平原760.1/10万、143.3/10万、154.8/10万、219.5/10万.平原与其他地区研究不同,胃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结论 水区总死亡率、引起死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均低于平原,考虑与各自的经济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关.
作者:刘玉荣;付自科;黄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肾功能不全患者无论药物是否经肾脏排泄,其药代学及药效学均有改变,药物积累和毒性反应均会快速发生.因此,肾功能减退者的抗菌药物如何合理应用十分重要.
作者:陈五波;林辉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论纳洛酮联合非那根对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眩晕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加用非那根,治疗3 d后比较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纳洛酮联合非那根治疗眩晕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建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心境状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其临床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无价值感和内疚感等.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婴幼儿是指从生后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
作者:李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各种骨折延迟愈合18例患者,采用将自体红骨髓植入骨折断端,定期摄入X线片复查.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12个月,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个月~10个月,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异位骨化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自体红骨髓植入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是一种有效、安全、简易、实用的方法.
作者:陈小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在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确诊率低,尤其在冰冻切片中易与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等相混淆.
作者: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超声检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现在23例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中,脐膨出14例,腹裂9例,其超声图像表现各具特征.与胚胎发育过程异常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畸形中有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雪儿;刘焕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技巧.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两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采用在胆囊体部、胆囊壶腹部缝合丝线并经腹壁引出体外,牵拉丝线,暴露胆囊三管关系、胆囊与胆囊床的关系,替代胆囊抓钳,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54例成功施行两孔法LC 53例,成功率98.1%.1例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暴露欠佳,增加右肋缘下戳孔,成功止血,完成手术.总住院时间4d~8d,平均6d.无胆瘘、胆管狭窄、腹腔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53例随访1年~2年,平均11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两孔法LC,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减少了戳孔,腹壁切口美观,完全达到了常规LC的效果,在熟练掌握常规LC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良;张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