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SSRIs类抗抑郁药的应用与临床评价

张红芳

关键词:SSRIs, 抗抑郁药, 主要特征, 心境状态, 核心症状, 内疚感, 价值感, 思维, 情绪, 临床, 持久
摘要: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心境状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其临床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无价值感和内疚感等.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关节炎.

    作者:陈书萍;张跃参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谈医院内部分配的弊端

    医院内部分配制度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认识到实践,从不够重视到逐步重视后,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

    作者:胡华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腺小管癌临床病理观察

    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预后极好,由高分化小管结构所组成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在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确诊率低,尤其在冰冻切片中易与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等相混淆.

    作者: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我市水乡与平原死因之别

    目的 查明我市水乡与平原两地区的主要死因有何不同.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水区和平原各1县,对其2004年-2005年所有人口进行全死因调查.结果 总标化死亡率和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的标化死亡率分别是水区588.3/10万、68.4/10万、106.1/10万、135.5/10万,平原760.1/10万、143.3/10万、154.8/10万、219.5/10万.平原与其他地区研究不同,胃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结论 水区总死亡率、引起死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均低于平原,考虑与各自的经济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关.

    作者:刘玉荣;付自科;黄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治疗DG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1例确诊为DG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莫沙必利治疗组58例,与多潘立酮治疗组43例进行比较,并采用实时B超测定Egt1/2.结果 莫沙必利治疗DG总有效率及对便秘的疗效均高于多潘立酮(P<0.05或P<0.01),2组治疗后Egt1/2均明显缩短(P均<0.001),但莫沙必利组对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显著优于多潘立酮(P<0.001).结论 莫沙必利是治疗DG尤其是伴有便秘者的较好药物.

    作者:羊祝奇;叶炳华;周正斌;李爱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6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间完成的26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耗时70 min~19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30~10 ml,平均2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18 h~30 h.术后随访4个月~6个月,平均5.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且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熟悉腹膜后间隙及输尿管解剖、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雷永刚;蔡高飞;刘剑;武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

    目的 总结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技巧.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两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采用在胆囊体部、胆囊壶腹部缝合丝线并经腹壁引出体外,牵拉丝线,暴露胆囊三管关系、胆囊与胆囊床的关系,替代胆囊抓钳,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54例成功施行两孔法LC 53例,成功率98.1%.1例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暴露欠佳,增加右肋缘下戳孔,成功止血,完成手术.总住院时间4d~8d,平均6d.无胆瘘、胆管狭窄、腹腔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53例随访1年~2年,平均11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两孔法LC,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减少了戳孔,腹壁切口美观,完全达到了常规LC的效果,在熟练掌握常规LC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良;张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前应用头孢噻肟钠预防产褥感染的观察

    目的 比较术前应用抗生素头孢噻肟钠与传统术后序贯方法使用抗生素两种方法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分成2组,即术前用头孢噻肟钠组50例(A组)和术后序贯用药组50例(B组),2组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结果 A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分别低于或短于B组(P<0.05),A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人均抗生素使用量少于B组(P<0.01).结论 围术期用药预防产褥感染效果好,且有利于产妇术后体力恢复,药物用量少,副作用小、简便,不影响婴儿早吸吮,故值得推广.

    作者:关立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肺栓塞病理及病理生理

    1 PTE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肺栓塞可单发或多发,栓子大小不一,从微栓子到巨大的骑跨型栓子,栓子也可经心脏时被搏动震碎成多块小柱子,从而栓塞多处肺外周血管.

    作者:刘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消炎痛片、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治疗.结果 治疗痛风65例,临床痊愈30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结论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疗效较理想.

    作者:蒋连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全血细胞减少718例细胞形态学分析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71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8例患者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确定病因229例(31.89%),前三位病因分别是:急性白血病126例(17.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5例(6.27%),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3.48%).结论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多种检查方法之一,大多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要明确病因必须结合多项检查和临床分析.

    作者:邓坤仪;熊树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并发症204例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已成为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此项检查和治疗.

    作者:张正海;姚立云;刘长虹;李怀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90例临床对比观察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的快速、不规则的激动,它可以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会引起脑卒中等血栓和栓塞事件,会增加基础心脏病的病死率,如何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复发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路

    目的 探讨如何健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方法 采用分析和分类论述的方法,侧重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构建,分析探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结果从政府及医疗机构出发,提出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之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层思考和建议.结论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

    作者:李春华;刘晓军;张迎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年轻女性宫颈癌4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如何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43例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 年轻女性宫颈癌以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有低龄化及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结论 年轻女性宫颈癌发病人数及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计张奕;陈金珍;李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状静脉窦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CS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注意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房室沟处是否有CS的扩张,对有CS扩张的患者,注重进行CS长轴及胸骨上窝的探查.结果 19例患者CS扩张,内径9 mm~36 mm,按照CS引流的血管不同分为2组,引流肺静脉组4例,引流左上腔静脉组15例.结论 通过对CS异常的形态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可作出正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建议将CS长轴切面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规扫查切面.

    作者:李献国;周亚;盛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60例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后遗症.方法 对2002年-2008年在我科住院60例经头颅CT确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进行分析.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验综合性治疗.结果 60例中,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6例患儿治疗出院后随访得知:癫痫2例,脑瘫2例,智力低下1例,视力或听力障碍1例.余49例患儿全部治愈,远期随访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分析,使人们加强孕妇保健工作,及时发现高危妊娠,预防早产,提高产科技术,减少难产所致产伤和窒息,及早诊治,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殷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药物流产77例失败原因及临床处理

    药物流产(药流)在国内临床已广泛使用十多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其他因素,与人工流产相比尚存在完全流产率较低、术后流血时间长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药物流产及提高药物流产率,本文对可能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及临床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胡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时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对引流不畅者配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30例显效,8例有效,疗效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简便、安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腔积液包裹和胸膜粘连的后遗症较少.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浅析

    婴幼儿是指从生后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

    作者:李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