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芳;戚玉娟
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找出与护理相关的高危因素,对86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适时吸引分泌物,气管切口氧疗,湿化气道等方法.结果 86例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0例,占11.6%,无气管缺血性损伤、导管阻塞、脱管的发生.结论 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气管切口氧疗,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并进行适时吸引分泌物,可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和导管脱出的发生.
作者:唐志清;卢少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临床工作中,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对她们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佳心理状态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对术后顺利康复、确保母婴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董戌春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有破坏性损伤之一,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更是一种严重残疾,它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伤害,更为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为此我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萍;王秀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详细记录,这是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治疗、护理、转归、预后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的重要证据之一.
作者:陈翠平;游瑞珍;胡福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总结了所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分析了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与患者预后的重要关系.结果 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康复出院12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5例.结论 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文津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以高血压为主要危险因素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此耗费的医疗费也很惊人.
作者:张建平;薛云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治疗缺乏主动性,拒药现象较为普遍.了解拒药心理,处理拒药行为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胡拴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对策,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多种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结论 静脉穿刺失败是多种因素的结果,通过认真总结分析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新姣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士职业安全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广大护理人员十分关注的热点,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如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早就非常重视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美国职业安全管理局明确指出:其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解决威胁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的问题.
作者:卢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配合知识宣教,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观察切口情况,进行饮食和康复指导护理.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1 d~2 d出院,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做好术中配合、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促进康复的关键,患者可顺利度过围术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小乐;黄飘;陈艺平;陈英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科学的内瘘穿刺法.方法 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观察组2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按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成功后,按住针柄转动针体,以针体圆点提示转动180°,即使针尖斜面向下并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并常规固定.比较2组的透析效果有无差异及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的透析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后针尖斜面向下固定进行透析能保证透析效果,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可选择针尖斜面向下固定透析.
作者:曹玉兰;颜香清;王惠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将整体护理贯穿于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宣教辅导,术前、术中充分准备和术后康复指导,实现直肠癌围术期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结果 6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对减轻直肠癌患者术前心理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强琳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血脑屏障功能[1],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从而明显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黄明珠;王智伟;温筠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尽早发现风险隐患,成功规避风险.方法 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措施.结果 达到预防护理差错的目的.结论 通过风险管理,有效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袁惠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高的疾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既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董淑玲;李亚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医疗和护理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漏就易发生护患纠纷.
作者:张秀霞;闫琪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护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精神护理工作中开展和加强健康教育,将会完善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
作者:李明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是每个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护理人员担负着保护人民健康、预防疾病、护理患者的重要职责.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工作质量,而在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
作者:王翠桃;孙续茂 刊期: 2008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知识及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基层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减少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骆寒松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 总结72例老年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体会.结果 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9例患者诉术后活动耐力和体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老年人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除要求医护人员有熟练的技术外,还需医、护、患共同配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耿美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