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绚;苏小磊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中成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进行调查,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对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的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 我院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徐亮;夏永华;沈斌;张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饮食组,B组为高脂饮食组,C组为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增生较高脂组明显减轻.VCAM-1在缬沙坦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结论 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周纪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产后出血67例资料,同时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200例做配比对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所有资料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7.61%(52/6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原因的68.66%(46/67).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81%(26/67),与对照组15.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34%(21/67),与对照组的5.50%相比有显著差异.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是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内膜损伤、阴道助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文远珺;冯达宏;贺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测定常用方法的特点与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用永停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法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普鲁卡因的含量,比较测定结果.结果 四种方法测定的普鲁卡因的含量为99.73%~105.8%、平均回收率为99.71%~101.0%.结论 四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同样的可靠性.但永停滴定法操作繁琐,不适合医院快检;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更简单、快速、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
作者:陈声晶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作者:任骞;孙琦伟;郏国炯;刘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方面对健康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普遍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初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
作者:陈小玲;严富琼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吸烟人群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5例健康吸烟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股动脉内膜厚度,并与35例健康不吸烟组做对照.结果 健康吸烟者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股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股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魏立亚;宁彬;李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2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59%,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可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保护脑细胞功能作用.
作者:田千庆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1].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其病因复杂.
作者:刘筱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通过分析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方法,达到加快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文章对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有效进行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作者:许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患者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应用腺苷蛋氨酸,2组均应用一般支持治疗.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88.6%、86.4%,2组比较x2=2.6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1例出现出血倾向.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好,安全性好,价格低,适合各级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雅玲;靳娟;李飞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在成人中出现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气管切开;1例行环甲膜切开抢救;3例行会厌切开,住院7 d~12 d均痊愈.结论 成人急性会厌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随时做好环甲膜及气管切开抢救治疗.
作者:刘希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由于病情观察细致,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护理措施得当,本组3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百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将我院10年中收治的10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中9例经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多发生在青少年,尤以发生在右侧横窦沟者病情变化快,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
作者:雷军;江振汝;刘广慧;吴展飞;江向明;马劲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吸入器的负压空间将药物制成气雾,通过患者的吸入而进入呼吸道,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因而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深受广大医患入员的欢迎.
作者:田春;于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
作者:胡建荣;张忠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在48例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中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输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窦志飞;刘喜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心脏创伤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积极抗休克及立即手术止血.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抢救手术顺利进行,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杨静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宫颈癌得以早期发现及预防.宫颈液基细胞学检验以细胞黏附包裹技术和形态学观察为手段,其标本的采集来源于宫颈,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细胞学涂片必须认真细致,本文简要介绍整个检验过程中管理方面的初步体验.
作者: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