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67例分析

文远珺;冯达宏;贺风英

关键词:产后出血, 产程, 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产后出血67例资料,同时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200例做配比对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所有资料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7.61%(52/6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原因的68.66%(46/67).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81%(26/67),与对照组15.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34%(21/67),与对照组的5.50%相比有显著差异.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是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内膜损伤、阴道助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1例

    头孢拉定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院在近2年使用中,发现有致小儿血尿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王方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我院中成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中成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进行调查,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对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的剂型、价格、功效等因素直接影响用药情况.结论 我院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剂型先进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徐亮;夏永华;沈斌;张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 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作者:毛晓冬;吴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浅谈组胚理论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从事医学基础课组胚教学的一名教师,几年工作下来,笔者深感组胚理论教学存在一些难度.1 组织结构抽象不具体,理论讲解困难

    作者:穆秉桃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低血糖偏瘫20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

    作者:胡建荣;张忠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 08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测定.结果 3 178例类风湿关节炎(RA)、965例干燥综合征(SS)、5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4例银屑病(sPA)和5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抗-CCP抗体测定值分别为60.79%、5.15%、4.84%、50.65%和4.31%,抗-CCP抗体在RA组和s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而SS、SLE组抗-CCP抗体测定值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其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虽然抗-CCP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之一,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

    作者:陈俊伟;李小峰;茹晋丽;胡学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吸声带息肉

    目的 评价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电动切削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96例声带息肉病人采用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以电动切削器在电视监视器下手术切除.结果 随访3个月,治愈84例(87.5%),好转11例(11.46%),无效1例(1.04%).结论 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容易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廖剑绚;苏小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其特点.结果 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3例,分叶状2例.肿瘤大径范围在4.0 cm~18.0 cm之间.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23~46 Hu,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各种特征,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翁志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改良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改良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00例湿热内蕴型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药物相同,疗程均为14 d,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传统的保留灌肠,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而改良后的中药保留灌肠,延长药液在肠腔内的存留时间,达到药液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且缩短疗程,较快减轻病人痛苦.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且较快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缩短疗程.

    作者:吴爱萍;祝彩芸;苏舟;熊月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学网眼预防肿瘤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尿道汽化切割并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1例体会

    目的 评估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TUVP)合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4月~2005年10月间行TUVP结合TURP治疗的121例BPH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顺利,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UVP结合TURP治疗BPH,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BPH值得选择的较佳方法.

    作者:徐缓;景福林;韩杰;单荣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窥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ST+LC治疗,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取得家属与患者配合且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恢复快,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利用这两种微创治疗方式的优点,可使患者的创伤降到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刘秀云;柳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1~2次/d,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2个月后,2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作者:任秀芬;曾秋;刘雅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在48例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中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输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窦志飞;刘喜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饮食组,B组为高脂饮食组,C组为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增生较高脂组明显减轻.VCAM-1在缬沙坦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结论 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周纪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熊霞林;代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立体思维减少误诊——试析基层医院医生的临床思维与误诊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几乎可以这么说:临床思维对于疾病的诊断,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辅助诊断相对较少的基层医院,就更是如此.

    作者: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生化因素在腹壁疝发生与复发中的作用

    腹壁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在历史上,腹壁疝的形成被归纳为内脏(腹腔)的压力、肌肉组织(腹壁)的张力与先天性缺陷、手术因素等,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腹壁疝发生和修补后复发的全部明确病因.

    作者:席子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3岁~6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法对136例3岁~6岁肥胖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 小儿肥胖的发生与父母超重、婴儿出生体重过大、4个月内喂养方式、运动时间、摄食量过多、看电视的时间有关.结论 儿童期肥胖与遗传、家庭因素、喂养方式和食物摄入过多有关.

    作者:毛景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霉酚酸酯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在激素(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1年.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副作用:胃肠道反应(26.92%)、肺炎(15.39%).结论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效果较好,副作用轻,但需注意合并症发生.

    作者:冯锦红;柳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