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霞林;代军
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在48例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中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输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窦志飞;刘喜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微创组(30例),应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对照组(30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及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微创组的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例数为6例,对照组1例,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x2=4.04,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邓升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作者:任骞;孙琦伟;郏国炯;刘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通过分析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方法,达到加快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文章对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有效进行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作者:许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在成人中出现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气管切开;1例行环甲膜切开抢救;3例行会厌切开,住院7 d~12 d均痊愈.结论 成人急性会厌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随时做好环甲膜及气管切开抢救治疗.
作者:刘希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黄体生成素(LH)、癌胚抗原(CEA)含量的测定,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CV均小于5%,批间CV均小于6.5%;LH、CEA回收率分别为97.9%~102.2%、98.9%~102.4%,灵敏度分别达到2.4 IU/L、2.6 ng/ml;无吸样间的交叉污染.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高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在健康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38 866人进行了一般常规检查、X线胸透、心电图、B超、血流变学、生化组合、乙肝五项或HBsAg、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 在患病的病种和序列中,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血脂增高者占30.25%;脂肪肝占23.16%;高血压占15.2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03%;血糖增高占3.69%.结论 坚持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致病危险因素,及早进行一级预防;同时可早发现所患疾病,及早进行二级预防,减少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在体检中重视亚健康状态,把健康教育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对促进全民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士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由于病情观察细致,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护理措施得当,本组3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百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头孢拉定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院在近2年使用中,发现有致小儿血尿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王方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几乎可以这么说:临床思维对于疾病的诊断,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辅助诊断相对较少的基层医院,就更是如此.
作者: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
作者:胡建荣;张忠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 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作者:毛晓冬;吴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宫颈癌得以早期发现及预防.宫颈液基细胞学检验以细胞黏附包裹技术和形态学观察为手段,其标本的采集来源于宫颈,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细胞学涂片必须认真细致,本文简要介绍整个检验过程中管理方面的初步体验.
作者: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不十分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作者:殷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 08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测定.结果 3 178例类风湿关节炎(RA)、965例干燥综合征(SS)、5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4例银屑病(sPA)和5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抗-CCP抗体测定值分别为60.79%、5.15%、4.84%、50.65%和4.31%,抗-CCP抗体在RA组和s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而SS、SLE组抗-CCP抗体测定值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其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虽然抗-CCP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之一,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
作者:陈俊伟;李小峰;茹晋丽;胡学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作为从事医学基础课组胚教学的一名教师,几年工作下来,笔者深感组胚理论教学存在一些难度.1 组织结构抽象不具体,理论讲解困难
作者:穆秉桃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大程度地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 对3年多来收治的500余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摆位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象降低,但不影响治疗.约80%的患者有皮肤反应.结论 降低摆位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从而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
作者:杨敬贤;吴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在激素(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1年.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副作用:胃肠道反应(26.92%)、肺炎(15.39%).结论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效果较好,副作用轻,但需注意合并症发生.
作者:冯锦红;柳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吸入器的负压空间将药物制成气雾,通过患者的吸入而进入呼吸道,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因而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深受广大医患入员的欢迎.
作者:田春;于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