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评价

蔡高涛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ENTAUR, 性能评价
摘要: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黄体生成素(LH)、癌胚抗原(CEA)含量的测定,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CV均小于5%,批间CV均小于6.5%;LH、CEA回收率分别为97.9%~102.2%、98.9%~102.4%,灵敏度分别达到2.4 IU/L、2.6 ng/ml;无吸样间的交叉污染.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窥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ST+LC治疗,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取得家属与患者配合且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恢复快,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利用这两种微创治疗方式的优点,可使患者的创伤降到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刘秀云;柳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手术病人的人性化护理

    手术病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大的满足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我们手术室自2005年以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方法 对700例孕满37周~41周之间剖宫产的妇女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①手术技术提高时间缩短,美容切口缝合,使剖宫产率上升;②剖宫产率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产妇平均年龄的升高而增加;③剖宫产指征条件放宽,产钳助产使用率下降;④社会综合因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控制剖宫产率,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产妇自然分娩,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时监护能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赵爱花;张耀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尿道汽化切割并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1例体会

    目的 评估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TUVP)合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4月~2005年10月间行TUVP结合TURP治疗的121例BPH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顺利,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UVP结合TURP治疗BPH,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确切,是治疗BPH值得选择的较佳方法.

    作者:徐缓;景福林;韩杰;单荣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由于病情观察细致,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护理措施得当,本组3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百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预案.方法 对11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COX模型分析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程度、脾大程度、术后有无坚持治疗和出血后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是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为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应当慎重选择患者,避免术前有出血病史和脾脏明显增大者,术后应积极给予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

    作者:赵亮;吴少红;黎建云;陈洪波;黄海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低血糖偏瘫20例临床分析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

    作者:胡建荣;张忠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 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作者:毛晓冬;吴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CT导向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观察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8例,在CT引导下行盘内穿刺注射浓度为50 μg/ml的臭氧10~15 ml,盘外(椎间孔)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10 ml,得保松1 ml,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率91.8%(135例),优良率81%,本组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1例脊髓、神经、硬膜囊、血管、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臭氧盘内、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佳的特点,深受医患的欢迎和接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青;杨惠良;宁选波;肖乔香;岳江;李禾;杨祖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浅谈组胚理论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从事医学基础课组胚教学的一名教师,几年工作下来,笔者深感组胚理论教学存在一些难度.1 组织结构抽象不具体,理论讲解困难

    作者:穆秉桃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及处理

    我室的OLY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1999年投入使用以来,每日运转已经7年,充分满足了实验室临床化学检验项目的测定.本文把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处理办法做一报道,供同行们借鉴.

    作者:郭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饮食组,B组为高脂饮食组,C组为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增生较高脂组明显减轻.VCAM-1在缬沙坦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结论 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周纪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霉酚酸酯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在激素(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MF治疗1年.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在治疗6个月及1年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副作用:胃肠道反应(26.92%)、肺炎(15.39%).结论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效果较好,副作用轻,但需注意合并症发生.

    作者:冯锦红;柳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微创组(30例),应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对照组(30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及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微创组的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例数为6例,对照组1例,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x2=4.04,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邓升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床边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床边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护理.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50例偏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估.经过积极、系统的早期床边康复护理,6周后Barthel指数提高约32分,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黄体生成素(LH)、癌胚抗原(CEA)含量的测定,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CV均小于5%,批间CV均小于6.5%;LH、CEA回收率分别为97.9%~102.2%、98.9%~102.4%,灵敏度分别达到2.4 IU/L、2.6 ng/ml;无吸样间的交叉污染.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高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熊霞林;代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5例病因分析和诊疗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1].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其病因复杂.

    作者:刘筱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学网眼预防肿瘤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吸烟人群肱动脉EDD与股动脉IMT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吸烟人群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5例健康吸烟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股动脉内膜厚度,并与35例健康不吸烟组做对照.结果 健康吸烟者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股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股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魏立亚;宁彬;李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