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花;张耀辉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实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05年4月~2007年4月对9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实行了以肝动脉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了4个月~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3%(83/94)、69.1%(65/94)、18.1%(17/94).结论 综合治疗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该方法不仅实用、安全,而且可以为Ⅱ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星刚;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方面对健康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普遍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初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
作者:陈小玲;严富琼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不十分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作者:殷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1].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其病因复杂.
作者:刘筱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床边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护理.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50例偏瘫痪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估.经过积极、系统的早期床边康复护理,6周后Barthel指数提高约32分,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产后出血67例资料,同时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200例做配比对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所有资料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7.61%(52/6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原因的68.66%(46/67).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81%(26/67),与对照组15.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34%(21/67),与对照组的5.50%相比有显著差异.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是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内膜损伤、阴道助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文远珺;冯达宏;贺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熊霞林;代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我科自2003年6月,对32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胸膜活检术,27例明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发琼;向家培;姚俊;兰雄;雷饶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腹壁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在历史上,腹壁疝的形成被归纳为内脏(腹腔)的压力、肌肉组织(腹壁)的张力与先天性缺陷、手术因素等,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腹壁疝发生和修补后复发的全部明确病因.
作者:席子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手术病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大的满足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我们手术室自2005年以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在健康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38 866人进行了一般常规检查、X线胸透、心电图、B超、血流变学、生化组合、乙肝五项或HBsAg、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 在患病的病种和序列中,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血脂增高者占30.25%;脂肪肝占23.16%;高血压占15.2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03%;血糖增高占3.69%.结论 坚持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致病危险因素,及早进行一级预防;同时可早发现所患疾病,及早进行二级预防,减少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在体检中重视亚健康状态,把健康教育与体检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亚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对促进全民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士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本院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 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作者:毛晓冬;吴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其特点.结果 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3例,分叶状2例.肿瘤大径范围在4.0 cm~18.0 cm之间.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23~46 Hu,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各种特征,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翁志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 08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测定.结果 3 178例类风湿关节炎(RA)、965例干燥综合征(SS)、5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4例银屑病(sPA)和5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抗-CCP抗体测定值分别为60.79%、5.15%、4.84%、50.65%和4.31%,抗-CCP抗体在RA组和s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而SS、SLE组抗-CCP抗体测定值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其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虽然抗-CCP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之一,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
作者:陈俊伟;李小峰;茹晋丽;胡学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1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由于病情观察细致,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护理措施得当,本组3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百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液基细胞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宫颈癌得以早期发现及预防.宫颈液基细胞学检验以细胞黏附包裹技术和形态学观察为手段,其标本的采集来源于宫颈,需要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细胞学涂片必须认真细致,本文简要介绍整个检验过程中管理方面的初步体验.
作者: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
作者:胡建荣;张忠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通过分析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方法,达到加快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文章对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有效进行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作者:许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在成人中出现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气管切开;1例行环甲膜切开抢救;3例行会厌切开,住院7 d~12 d均痊愈.结论 成人急性会厌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随时做好环甲膜及气管切开抢救治疗.
作者:刘希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2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59%,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可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保护脑细胞功能作用.
作者:田千庆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