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胸膜活检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周发琼;向家培;姚俊;兰雄;雷饶清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 直视下, 胸膜活检术, 胸腔积液, 明确诊断, 患者, 报告
摘要:我科自2003年6月,对32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胸膜活检术,27例明确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滴注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1例

    头孢拉定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院在近2年使用中,发现有致小儿血尿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病例

    作者:王方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作者:任骞;孙琦伟;郏国炯;刘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吸烟人群肱动脉EDD与股动脉IMT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吸烟人群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5例健康吸烟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股动脉内膜厚度,并与35例健康不吸烟组做对照.结果 健康吸烟者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股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股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魏立亚;宁彬;李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体会

    目的 大程度地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 对3年多来收治的500余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摆位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象降低,但不影响治疗.约80%的患者有皮肤反应.结论 降低摆位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从而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

    作者:杨敬贤;吴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吸声带息肉

    目的 评价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电动切削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96例声带息肉病人采用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以电动切削器在电视监视器下手术切除.结果 随访3个月,治愈84例(87.5%),好转11例(11.46%),无效1例(1.04%).结论 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容易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廖剑绚;苏小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食管剥脱全食管切除治疗颈段食管癌7例体会

    颈段食管癌临床并不少见,过去认为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主张采用放射治疗,但单独放疗或化疗,效果不佳[1].近年有条件的医院均倾向积极手术治疗.食管剥脱术是一种非开胸的食管切除术,经颈部及腹部切口做剥脱,行食管或咽胃吻合.

    作者:吴俊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立体思维减少误诊——试析基层医院医生的临床思维与误诊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诊治病人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其目的是在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几乎可以这么说:临床思维对于疾病的诊断,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辅助诊断相对较少的基层医院,就更是如此.

    作者: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实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05年4月~2007年4月对94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实行了以肝动脉栓塞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进行了4个月~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经综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3%(83/94)、69.1%(65/94)、18.1%(17/94).结论 综合治疗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该方法不仅实用、安全,而且可以为Ⅱ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星刚;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2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59%,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可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保护脑细胞功能作用.

    作者:田千庆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入院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除采取一般治疗外,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1~2次/d,并延长透析时间间隔.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2个月后,2组透析效果、生活质量及肾功能改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透析时间间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灌肠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延缓残余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显著延长透析时间间隔.

    作者:任秀芬;曾秋;刘雅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 084例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抗-CCP抗体测定.结果 3 178例类风湿关节炎(RA)、965例干燥综合征(SS)、5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4例银屑病(sPA)和5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的抗-CCP抗体测定值分别为60.79%、5.15%、4.84%、50.65%和4.31%,抗-CCP抗体在RA组和sPA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而SS、SLE组抗-CCP抗体测定值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其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虽然抗-CCP抗体可以作为诊断指标之一,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疾病中.

    作者:陈俊伟;李小峰;茹晋丽;胡学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手术病人的人性化护理

    手术病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大的满足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我们手术室自2005年以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50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不十分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作者:殷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饮食组,B组为高脂饮食组,C组为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增生较高脂组明显减轻.VCAM-1在缬沙坦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结论 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周纪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其特点.结果 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3例,分叶状2例.肿瘤大径范围在4.0 cm~18.0 cm之间.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23~46 Hu,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的形态特征,增强扫描后仅轻度强化,CT能很好地显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各种特征,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翁志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黄体生成素(LH)、癌胚抗原(CEA)含量的测定,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CV均小于5%,批间CV均小于6.5%;LH、CEA回收率分别为97.9%~102.2%、98.9%~102.4%,灵敏度分别达到2.4 IU/L、2.6 ng/ml;无吸样间的交叉污染.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高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探讨

    通过分析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方法,达到加快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成长,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目的.文章对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有效进行临床本科学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作者:许玉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方法 对700例孕满37周~41周之间剖宫产的妇女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①手术技术提高时间缩短,美容切口缝合,使剖宫产率上升;②剖宫产率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产妇平均年龄的升高而增加;③剖宫产指征条件放宽,产钳助产使用率下降;④社会综合因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控制剖宫产率,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产妇自然分娩,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时监护能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赵爱花;张耀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生化因素在腹壁疝发生与复发中的作用

    腹壁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在历史上,腹壁疝的形成被归纳为内脏(腹腔)的压力、肌肉组织(腹壁)的张力与先天性缺陷、手术因素等,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腹壁疝发生和修补后复发的全部明确病因.

    作者:席子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学网眼预防肿瘤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