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平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方法 对700例孕满37周~41周之间剖宫产的妇女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①手术技术提高时间缩短,美容切口缝合,使剖宫产率上升;②剖宫产率随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产妇平均年龄的升高而增加;③剖宫产指征条件放宽,产钳助产使用率下降;④社会综合因素也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控制剖宫产率,加强孕产期保健,鼓励产妇自然分娩,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时监护能力,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作者:赵爱花;张耀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电动切削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96例声带息肉病人采用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以电动切削器在电视监视器下手术切除.结果 随访3个月,治愈84例(87.5%),好转11例(11.46%),无效1例(1.04%).结论 膀胱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容易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廖剑绚;苏小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将我院10年中收治的10例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中9例经手术治疗,2例死亡.结论 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多发生在青少年,尤以发生在右侧横窦沟者病情变化快,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
作者:雷军;江振汝;刘广慧;吴展飞;江向明;马劲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连用7 d.2组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59%,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可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有保护脑细胞功能作用.
作者:田千庆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心脏创伤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积极抗休克及立即手术止血.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熟悉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抢救手术顺利进行,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杨静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8例,在CT引导下行盘内穿刺注射浓度为50 μg/ml的臭氧10~15 ml,盘外(椎间孔)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10 ml,得保松1 ml,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率91.8%(135例),优良率81%,本组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1例脊髓、神经、硬膜囊、血管、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CT引导下臭氧盘内、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佳的特点,深受医患的欢迎和接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青;杨惠良;宁选波;肖乔香;岳江;李禾;杨祖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在成人中出现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气管切开;1例行环甲膜切开抢救;3例行会厌切开,住院7 d~12 d均痊愈.结论 成人急性会厌炎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随时做好环甲膜及气管切开抢救治疗.
作者:刘希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吸烟人群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与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检测35例健康吸烟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股动脉内膜厚度,并与35例健康不吸烟组做对照.结果 健康吸烟者肱动脉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健康吸烟者股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肱动脉EDD呈负相关.结论 吸烟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频超声能够早期发现吸烟者内皮功能障碍,健康吸烟者无心血管疾病症状时已有股动脉内膜厚度的改变.
作者:魏立亚;宁彬;李素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患者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应用腺苷蛋氨酸,2组均应用一般支持治疗.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88.6%、86.4%,2组比较x2=2.6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1例出现出血倾向.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好,安全性好,价格低,适合各级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雅玲;靳娟;李飞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微创组(30例),应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式者为对照组(30例).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及并发症(包括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微创组的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例数为6例,对照组1例,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减少(x2=4.04,P<0.05).结论 微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作者:邓升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颈段食管癌临床并不少见,过去认为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主张采用放射治疗,但单独放疗或化疗,效果不佳[1].近年有条件的医院均倾向积极手术治疗.食管剥脱术是一种非开胸的食管切除术,经颈部及腹部切口做剥脱,行食管或咽胃吻合.
作者:吴俊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黄体生成素和癌胚抗原的性能.方法 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黄体生成素(LH)、癌胚抗原(CEA)含量的测定,进行精密度、灵敏度、干扰、回收试验.结果 批内CV均小于5%,批间CV均小于6.5%;LH、CEA回收率分别为97.9%~102.2%、98.9%~102.4%,灵敏度分别达到2.4 IU/L、2.6 ng/ml;无吸样间的交叉污染.结论 该方法各项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干扰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高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是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1].约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其病因复杂.
作者:刘筱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含量测定常用方法的特点与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用永停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法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普鲁卡因的含量,比较测定结果.结果 四种方法测定的普鲁卡因的含量为99.73%~105.8%、平均回收率为99.71%~101.0%.结论 四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同样的可靠性.但永停滴定法操作繁琐,不适合医院快检;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和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更简单、快速、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
作者:陈声晶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产后出血67例资料,同时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200例做配比对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所有资料均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7.61%(52/6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原因的68.66%(46/67).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8.81%(26/67),与对照组15.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34%(21/67),与对照组的5.50%相比有显著差异.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结论 防治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是产后2 h内.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过度膨胀、子宫内膜损伤、阴道助产、剖宫产、产程延长、妊娠并发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文远珺;冯达宏;贺风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不十分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卒中与癫痫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
作者:殷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大程度地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 对3年多来收治的500余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摆位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象降低,但不影响治疗.约80%的患者有皮肤反应.结论 降低摆位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从而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
作者:杨敬贤;吴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对改良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00例湿热内蕴型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药物相同,疗程均为14 d,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传统的保留灌肠,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而改良后的中药保留灌肠,延长药液在肠腔内的存留时间,达到药液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且缩短疗程,较快减轻病人痛苦.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且较快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缩短疗程.
作者:吴爱萍;祝彩芸;苏舟;熊月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手术病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大的满足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我们手术室自2005年以来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了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内窥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ST+LC治疗,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 本组取得家属与患者配合且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恢复快,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利用这两种微创治疗方式的优点,可使患者的创伤降到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不适护理干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刘秀云;柳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