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桥7例误诊分析

魏燕

关键词:心肌桥, 心外膜冠状动脉, 现报道如下, 壁冠状动脉, 临床意义, 冠脉造影, 纤维束, 病人
摘要:心肌桥是指覆盖在心外膜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纤维束,被覆盖的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从出生后即开始存在,近年来随着其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其临床意义受到关注.我院收治了7例病人,现报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术后病率、围生儿病率、病死率也在升高[1].为了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提高产科质量,我院妇产科病房对剖宫产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支向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前置胎盘阴流血患者68例观察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探讨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状态孕产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用电子胎儿监护仪监测68例诊断为前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状态孕产妇宫缩情况,观察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宫缩的关系,遵医嘱给予硫酸镁和(或)舒喘灵,抑制宫缩及卧位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刺激腹部.结果 抑制宫缩、避免诱发宫缩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控制前置胎盘阴道流血非常有效,延长孕周7 d~60 d.结论 宫缩对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影响很大,抑制宫缩和避免诱发宫缩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对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延长孕周非常有效,提高了围生儿的成活率.

    作者:马环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我院保洁人员基本素质及自身防护调查

    目的 调查我院保洁人员基本素质及自身防护的情况,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58份,进行调查结果分析.结果 对58份有效调查表结果显示:我院保洁人员接受自身防护正规教育的占65.5%,在工作中使用防护用品的占69%,受伤后不知正确处理方法的占29.3%.结论 根据我院保洁人员现状及调查结果提出正确的防护措施,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陈峰英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氟哌利多用于术后镇痛引起锥体外系反应3例

    氟哌利多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近期我院对210例手术后病人应用含氟哌利多的镇痛液施行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结果有3例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1.5%.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应举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毒物,毒性物质进入机体后迅速吸收,其不良反应可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常常伴有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

    作者:傅顺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作者:徐艳;王若溢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正畸片段弓技术在前牙创伤松动固定中的应用

    前牙(+3333)位于牙弓前段,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在颌面部创伤中易受到损伤,导致前牙松动、移位,牙槽骨折.常规的治疗方法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树脂粘结固定等.常存在刺激牙龈、牙周创伤大等缺点.我科于2003年以来采用正畸片段弓技术固定前牙创伤引起的牙松动移位,效果良好.现分述如下.

    作者:马武军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中间型综合征50例治疗体会

    中间型综合征(IMS)是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少数病例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前,约在急性中毒24 h~96 h突然发生死亡.其发病机制与胆碱酯酶受到长期抑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的功能有关.死亡前可先有颈、上肢和呼吸肌麻痹[1].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50例中间型综合征患者,及时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防治脑水肿,维持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防治肺部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抢救措施,治愈率达90%.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金林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长期氧疗与现状分析

    1长期氧疗(LTOT)适应证LTOT适用于经过戒烟和药物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休息状态下存在动脉低氧血症,即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于或小于55 mmHg(1 mm Hg=0.133 kPa),或SaO2等于或低于88%,存在或不存在高碳酸血症,这是LTOT主要的适应证.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aO2在55~60 mm Hg之间,或SaO2>89%,但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应接受LTOT:①有肺动脉高压依据;②外周水肿提示充血性心衰;③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大于55%).

    作者:张秀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超声在基层医院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综合诊断并经溶栓治疗证实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21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系统血栓3例,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表现21例,检测出肺动脉高压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结论 超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可动态监测及测量许多指标,同时可观察下肢深静脉栓子的有无及分布情况,应为基层医院急性肺栓塞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艳灵;郭静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TURP联合膀胱小切口治疗BPH合并膀胱巨大结石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巨大结石安全有效的一次性手术方法.方法 先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于耻骨上行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3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无结石残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损伤小、安全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巨大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金强;刘显福;张春宇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宫腔生理盐水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疾病

    为了提高超声实时显像诊断子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我们对5例疑为子宫内膜异常患者进行了宫腔生理盐水声学造影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王克蓉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1 h内体重>1 500 g、<2 500 g的新生儿,以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多见.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功能还未健全,生活能力较弱,其病死率远高于足月新生儿.我科2006年1月~6月共收治低出生体重儿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凤娟;张俊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江苏部分地区2005年~2006年夏秋季节流行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学生化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均有屠宰或加工病死猪肉史,起病急,潜伏期短,有严重的毒血症状,全身多脏器受损和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周围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病原菌检测证实为猪链球菌血清2型,青霉素联合罗氏芬治疗有效,临床分为普通型、脑膜炎型、休克型和混合型,分别占9.1%、54.5%、13.6%、22.7%.本组病例的病死率为27.3%,治愈率为77.3%.结论 人感染猪链球菌是急性细菌感染人畜共患疾病.

    作者:冯剑春;刘地发;王华雨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凯妮汀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56例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调查,约56%的妊娠妇女患念珠菌阴道炎[1].笔者在门诊应用凯妮汀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赵丽君;蒋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

    为探讨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71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患者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术后综合评价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继军;王士平;何晓亮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59例抢救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总结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以2006年度我院收治的5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护理病历资料为依据,分析其气道管理、洗胃、监护、给药等救治护理全过程.结果 56例患者洗胃后均行胃肠减压引流,治愈56例,死亡3例.结论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只要就诊及时,反复彻底洗胃,尽早应用阿托品和复能剂,正确地救治护理,可明显减轻中毒症状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建玲;李翠华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护理工作者如何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护理工作者的道德形象是指道德规范中的道德行为在护士身上的综合体现.而道德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护理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心理探讨及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因素同疾病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心理因素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因此,探讨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对搞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王燕琼 刊期: 2007年第18期

  • 静脉穿刺后减轻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诊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人性化.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中普通、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随着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拔针时所造成的疼痛也成为评估护理质量效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拔针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疼痛感,某些病人主观上感到拔针时比穿刺时更痛.笔者将本院80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分别应用新老拔针法不同疼痛结果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翁芸芳 刊期: 2007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